行业人物

PMPM郭文慈:如何以不变的品牌“人格”应万变|MS2022灵眸大赏第49期

liuminlu  · 2023-05-10 11:24

【摘要】 PMPM的联合创始人兼CMO郭文慈带来了《始于用户洞察 忠于科研创新:PMPM打造专属中国年轻人的创新护肤解决方案》的主题演讲。

3月21日-23日,在上百家企业参与的第七届Morketing Summit灵眸大赏上,近百位行业大咖围绕「穿透PENETRATE」这一主题,分享了营销行业发展新趋势,以此洞察潜藏新机遇。其中,PMPM的联合创始人兼CMO郭文慈带来了《始于用户洞察 忠于科研创新:PMPM打造专属中国年轻人的创新护肤解决方案》的主题演讲。


整理|Lumin


过去几年,消费行业经历了流量退潮、线下客流萧条的阶段,初创品牌们或在迷茫中求生,或在困顿中突破。回到现在,客流量回归,消费行业回暖,线下、线上都在“苏醒”,“活下来”的品牌们有了更多机遇。在不变的时间流逝里,品牌方甚至消费者都受到了多变的时代带来的影响。


然而,时代的变化从未停止过,不变的永远只有“变化”本身。在多变的环境下,还会有哪些新的变化依旧未知,以及“变化”带来的对品牌方、消费者的影响也无法预料。于是,如何“应万变”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一个创立只有短短几年的国货护肤品牌,PMPM屡次在各大美妆品牌评选中获奖,新锐、黑马、人气是业界对这个品牌的直观描述。但在品牌理念塑造、用户双向互动上,PMPM同样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以下为演讲实录:


大家好,我叫郭文慈,是PMPM的联合创始人兼CMO。感谢Morketing的邀请,非常荣幸能和大家在这里见面。


借此机会,我想和大家聊聊,在这个不停变化的时代里我做品牌的经验,也希望能以一位初创企业联合创始人的身份,和大家共同交流和探讨。PMPM成立3年,累计超20亿销售额,和800万消费者建立连结。


过去3年里我们感受到了很多变化,最大的感受可能是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它一直在变。那么面对这个一直在变化的环境和时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先来聊一下2023年Q1感受到的变化。比如,我们进入了后疫情时代,AI也在近期大火,PMPM同样在思考,在AI被广泛应用的时代,品牌需要怎么应对……


在我看来,不管外界环境如何不停地变化,对于一个品牌来讲,不能因为外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变化是不会停止的,品牌应该思考的是“不变”。

站在这个时代的拐点上,我想起了一句丘吉尔的话:永远不要浪费一场危机。

这个不停变化的时代,对品牌方来说充满了危机,但同时也充满了生机。品牌以不变的初心或基石去应对万变的环境,是最重要的。接下来,我将和大家分享PMPM是怎么以“不变”去应“万变”的。

/

/

塑造品牌=塑造“人格”

用“人格”来和用户交互

首先,在创立之初,就需要思考品牌如何链接用户,如何将产品作为一个和用户交互的载体。对PMPM来说,品牌、产品、用户是一个双向的线性关系。为什么是双向的?因为单一的输出却收不到用户的反馈并不能助力于品牌塑造。

那么在这样一个双向的线性关系里,我们来拆解一下品牌、产品、用户这三个元素分别代表了什么。

第一个是品牌。当我们想要塑造一个品牌时,相当于我们要去塑造一个人格,这是PMPM对品牌的基础理解。

比如,在中国的消费品时代达1.0阶段时,欧莱雅、宝洁这样的外企进入了中国市场,洗发水、护肤品等品类才被大众所认知。而之后,这两个品类就占据了消费时代5-10年的黄金起步阶段。

在基础品类需求被满足后,更多的消费需求被挖掘出来,洗发水的功能不止步于清洁,去屑、柔顺、加强发根等等需求出现,致使更加细分的品类品牌出现了,以宝洁为例的话,海飞丝、飘柔等等不同细分品类的洗发水品牌,分别服务着不同的人群。这阶段,中国消费品进入了2.0时代。

我认为现阶段消费时代已经进入了3.0时代,市面上的消费品牌的产品并能提供的功能价值趋于相近。功能已不是消费者选择品牌的唯一因素。那么消费者为什么会在同一品类同样功能的基础上选择不同品牌的产品呢?

是基于品牌的精神价值和身份认同。也就是说,品牌在用户在心中代表的是什么样的人格,用户是否认同该品牌人格,决定了用户是否会选择品牌。


第二个是产品。PMPM认为,想要把产品做好必须把科研做好,科研是创造好产品的基础。


最后要拆解的元素是用户。用户是整个品牌和产品传递的终端,是最重要的一环。PMPM通过近距离、高频率的接触用户,了解用户的真正需求,了解用户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对消费环境变化的看法。


在过去几年中,品牌、产品、用户这三个要素的紧抓会让品牌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效果。这是PMPM对于品牌在过去几年总结的经验分享。


那么依据品牌、产品和用户三个元素总结出的三句话就构成了PMPM的三个品牌基石,即以人格创造品牌、始于用户洞察、忠于科研创新。接下来,我将和大家分享在过去的三年中,PMPM针对这几块品牌基石都做了什么。


/

/

链接、洞察、创新

如何用“人格”陪伴用户?


品牌陪伴用户其实是人格在陪伴用户,这个理念来源于PMPM大量的消费者调研。

那么基于如何做到“陪伴”,我想先讲讲如何与用户建立情感链接。

举例来讲,当一个人在和其他物体发生情感链接时,和宠物的链接要比和电子产品的链接更深厚,因为宠物是“有机体”。基于此我们认为,在和消费者互动时,品牌方需要以一个“有机体”的身份去陪伴消费者,以人格建设去触发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链接。

PMPM的品牌人格就是“探索家”。那么如果将品牌比作一个人格,品牌就有了自己的形象,也会有自己的信仰。PMPM的形象就是一个探索全球的肌肤专研者,我们希望可以成为消费者的一扇窗,陪着消费者一起坚守“探索”的信仰,我们相信没有到不了的远方。

单看这些表达,几乎看不出PMPM是一个护肤品品牌,这是因为我们以护肤品产品为载体链接了消费者,传递了希望和爱的品牌精神。为了创造PMPM与消费者的情感链接,我们举办了很多相关活动。

比如,我们曾在阿尔卑斯山脉皮埃蒙特森林里办了一场直播,并邀请用户和我们共同在直播里许愿,一起分享对新的一年的期许,或是交流新的想法。


同时,希望用户可以透过开箱体验去感受和理解PMPM的品牌精神。所以我们会在产品包裹里附赠明信片和独家设计的冰箱贴。令人惊喜的是,我们在二手交易网站上看到了高价收购PMPM冰箱贴的帖子,这也就证明了PMPM的周边产品已经体现了实际经济价值,我们的品牌文化塑造的成功性也就有所体现。


另外,我们对于直播有一些别样的看法,它不只是销售途径,PMPM也将直播作为一个和消费者分享和传达的途径,会定期做一些不同的直播,比如通过不同的探索地作为场景和女性消费者聊一聊近期的心情,或是以脱口秀的方式与用户接触。



我们希望品牌和消费者接触的时候可以作为一个立体的人,而并不仅仅是一个消费品牌,或是一个卖货的通道。


第二部分我想和大家分享下我们是怎么去做用户洞察的。PMPM坚信,消费品牌必须做到理解用户才能对用户负责,因为消费品品牌就是创造出来去陪伴和服务用户的。


关于用户洞察,我们做了几件事。首先,我们自己搭建了一个数据平台,通过每月超十万条的评论来收集消费者对于品牌甚至整个行业的反馈,并通过捕捉到的信息来做数据分析,这让我们能够清楚的了解行业,也能够认识到产品有哪些优势和不足,并最终反馈到产品上。其次,我们每个季度都会做一个两千人以上的消费者调研,从收集到的数据中获取用户尚未被满足的需求和痛点,并根据洞察到的需求去改进产品。


在成功建立起和用户的双向关系的基础上,我们收到了来自小红书、公众号或是其他电商平台上的用户的表达,这些表达包含着用户的精神追求、价值认同等等。业界对于PMPM公众号的形容是“有点像网易云的评论区”,用户会通过留言和评论讲一些心里话或烦恼等等。


除此之外,PMPM每年年底都会办一个活动,邀请用户用快递包裹里的明信片写一些对于PMPM的想法。社交平台上甚至出现了写PMPM明信片的教程,如何买到邮票、如何找到邮筒等等。这些内容对我们来讲也非常的有趣,同时也能感受到用户对于PMPM的品牌价值的认同。


最后和大家分享下PMPM是如何做科研创新的。我们是一个仅仅创立了3年的品牌,以“探索”的品牌价值观来做科研,通过探索的品牌基石着重的去做科研创新。


数据显示,只有中国的初创企业存活率不足7%,而那些消失的品牌可能重在营销或是打价格战,而活下来的品牌却在重视科研创新和消费者洞察,这是品牌价值观的展现。



通过了解历史,我们更加相信,品牌应该通过科研探索去做创新。


对于PMPM这么年轻的品牌来讲,所有的创新都会从科研基础出发,所以我们很早就意识到了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把科研的基础打实,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2022年,3位在化妆品配方原料、毒理药理学、评估检测领域非常顶级的专家博士加入了PMPM,他们的加入帮助我们快速的建立了科研基础,为PMPM的科研创新提供了充足的养分。


目前,PMPM拥有一套完善的产品研发体系——由基础研究、原料筛选、配方开发、官方机构检测等26道完整程序组成,以国际标准去要求我们自己,也在2022年获得了2大国际ISO9001和GBP质量认证;并且参与制定和起草了近20项行业团体标准。


/

/

结 语


最后,我想表达的是,把品牌、产品做好,就可以获得用户的热爱跟陪伴。PMPM认为,任何品牌都要找到自己的品牌稳定的内核并且持续的点燃,才能够在变化的时代里“以不变应万变”


现在是中国品牌最好的时代,我们也相信未来十年可以创造出一个享誉全球的中国品牌,希望大家共勉,谢谢大家。


Morketing Pro原创

已有0人收藏

+1

已有0人点赞

+1

发表评论

请先后参与评论

已有0

转发

入驻
机构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