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这个梁优从2021年就开始琢磨的事儿——跳海能“让年轻人住的开心”,2025年落地了
2024年10月,跳海披露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彼时,跳海创始人梁优表示,跳海模式是围绕人群做生意,酒馆只是先跑出来的业态,是一个社交和内容发生的地方,但城市年轻人对住也有普遍焦虑,他们希望打造长租公寓和目的地酒店,让年轻人可以住得开心,但仍然会采用轻资产模式,输出他们专长的运营能力。
如今,这个梁优从2021年就开始琢磨的事儿——跳海能“让年轻人住的开心”,2025年落地了。
9月12日,其首个住宿业态「跳海 Living」在深圳南头古城正式开业,这也标志着品牌从夜间社交场景向24小时生活方式的延伸。跳海接过万科旗下青年长租公寓项目 “泊寓” 还未投入使用的两栋楼,对楼的外立面和内部做了重新改造。
具体来看,这栋楼的底商是跳海自己的一家自营酒馆与招商而来的一些烘焙店、咖啡店、米线等。楼上便是酒店和长租公寓。
跳海Living包含两种住宿业态:33 间房的青旅(108 张床位)和13间长租公寓。青旅床位价格在120-200元/晚,虽高于传统青旅,但低于同地段精品酒店,目标客群为追求性价比与社交体验的年轻人。长租公寓则提供更长期的居住选择,强调社区互助与共同治理。
图源晚点LatePost
与此同时,跳海Living会发起「在地体验计划」,邀请本地居民、数字游民等作为体验发起者,设计古城探索、手工制作等活动。例如,裁缝店阿姨教住客用旧衣缝制百家布窗帘,糖水铺老板开设潮汕红桃粿制作课程。活动收入中跳海仅抽取 20% 服务费,其余归发起者所有,这种模式既降低了运营成本,又增强了社区参与感。
“线下能让人接触到不同价值观,你会愿意选择多样化的人生。” 跳海创始人梁优如此对晚点LatePost表示,酒馆和青旅带给人的体验,代表着某种被网络世界和算法剥夺的自由。酒店项目也是其「从酒馆到生活场域」战略的重要一环。
与其他住宿业态不同的是,跳海Living的居住体验感,很大程度都由人出发,每一个发起者是跳海Living品牌形象的一小部分碎片,碎片背后链接的是他们对生活更鲜活的理解。
这其实也与跳海的生意秘诀如出一辙,更注重“人”的感受与体验。
跳海的创始人梁二狗(梁优)最初只是在家里开设“家庭酒馆”,每周开放1-2天邀请朋友聚会,每人交100元随便喝,最早微信群只有二三十人,一年后发展成拥有500个人的大群。该说不说,这和前两年红极一时的Homebar就是一个路子,这才是Homebar的“前身”。
而在跳海微信群人数多到装不下之后,在群友的鼓励下,梁二狗于2019年在北京鼓楼旁开了第一家跳海酒馆。
随后,跳海的每家店都有自己的主理人,且来自当地;异地复制。
跳海的核心运营模式为“吧台开源”,招募来自各行各业的兼职打酒师(全国在册超 1.1 万人)。打酒师需通过 3 次实习转正,享受免费酒水、朋友折扣及优先入住跳海 Living 的权益。这种模式不仅将人力成本控制在 15% 以内(行业平均 25%-30%),其也更通过打酒师的多元背景塑造了“千人千面”的门店氛围。
事实上,区别于其他连锁酒馆“重资产、标准化”的模式,通过“开源”与社群、内容运营,跳海做的并非是“海伦司”的生意,而是“阿那亚”的生意。用“人带店”,实现社群驱动为主的第三空间运营。如今,跳海在广州、深圳、重庆、成都、上海、杭州等17个城市有40多家门店。
人与人的互动,重视人的体验与链接,跳出经验,向往自由……跳海这些品牌特质,如今也都出现在Living上。
跳海联创、跳海 Living 负责人随易在自己的小红书中写道,跳海Living希望能在酒店和青旅这两种约定成俗的产品之间,找到一个缝隙,做出一种不贵但更有趣的住宿体验。
目前,跳海团队也正在北京、上海和杭州继续选址,筹划着下一个Living 项目。
整理自互联网
已有0人收藏
+1已有0人点赞
+1转发
发表评论
请先注册/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