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烧钱有讲究,Uber吸引用户的4大策略
Morketing独家整理,整理自知乎网友聂帅、刘华峰、黎婷等
不管是此前推出的UberX(优选轿车)、UberBlack(高级轿车)、UberXL(高级商务轿车),还是去年10月新推出的人民优步,Uber已经走入中国人的视野。
对于Uber,有人说好,它不仅便宜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租车难的问题,而且司机普遍素质比较高、服务态度好;也有人说不好,它注册环节麻烦、软件经常崩溃、客服配套差等。但无论如何,它就这样火了。
对Uber的讨论也越来越多。有网友直问“Uber在运营策略上到底厉害在哪”,底下跟帖伙伴一堆堆,多数聚焦在Uber的烧钱问题上,更有甚至直接答曰,“真的是运营牛吗?难道不是够有钱?”其实,滴滴也好,快的也好,以前都是一路烧钱过来的,处于产品导入期的Uber,通过大力度的补贴政策来吸引用户实属正常。只不过,钱怎么花,如何花得有效果,才真正考验公司水平。
Uber能够在每个城市不超过10人的运营团队下,如此迅速崛起,除了有强大的硅谷基因,雄厚的资本实力,最令人佩服的是他们制定了一套牛逼的补贴配套规则来实现运营效率的提高。
一、高额奖励让司机奔跑起来
司机每单的收入可达到平常的2倍,高峰期甚至可以达到3倍,这个奖励金额对司机来说具有极大诱惑力,当然司机也很清楚,这样的补贴不是常有的,得抓住这段时间在风口上的好日子。当马路上的Uber司机越来越多时,打Uber车比较容易,用户就慢慢习惯用这个工具。互联网产品,最初拼的就是用户习惯,用户习惯形成了,任务就基本完成了。(奖励减少后情况会发生新的变化,这需要新的策略。)
与此同时,Uber也设置了最高限制,每程奖励封顶50元,也就是说,如果40元的普通行程,3倍也只能拿到40+50=90元,而不是40×3=120元,这也是为了防止某些精于算计的司机在高峰期蓄意刷一些远途的大额单,比如200的,而不愿意接短途乘客。
以10单为一个冲单阶梯也是Uber的高明所在。对司机而言,接客38单和30单的奖励都是300元,为了争取拿到400元的奖金,相信不少司机会再接再厉,完成40单,无形中就鼓励司机多在路上奔跑起来。
二、用经济杠杆提升司机服务水平
Uber的司机并不是他们的员工,互相之间只是Partner的关系,所以Uber只能通过经济手段促使司机们遵守规则。因此,在发放奖励的同时,Uber设置了门槛。比如评星4.8分,这一方面是促使司机为了获得更高的客户评分而提供更好的服务,从而让顾客有很好的搭乘体验;另一方面也可以促使司机多接单,因为司机一旦稍有服务不周获得了1个4星评价,就不得不以4个5星来使整个平均评价值达到4.8分。
用户体验永远是互联网产品的根本,因此,Uber对投诉的处理是非常严格。Uber将投诉分为初级投诉、中级投诉和严重投诉三种,能容忍犯错的机会随着投诉的程度有所不同。对司机而言,高收入自然会严要求,面对高额补贴,必然会选择努力提升自己的服务以避免带来投诉。
不过对于投诉,知友刘华峰反映Uber的客服远不如滴滴来得及时,这的确是个问题。毕竟如果连投诉渠道都不健全的话,如何能够及时的得到客户投诉反馈,又何谈及时对司机进行处罚呢?
三、让用户分享优惠码带来口碑效益
产品运营的目的,是保证用户体验,刺激用户使用和分享。
相信用过Uber的朋友,肯定知道优惠码。用户只要分享自己的专属优惠码,一旦其亲朋好友注册使用,不仅分享者本人可以获得一定金额(一般是30元)的乘车费用,被分享者亦可能得到同样金额的乘车费。
因此,为了获得更多的乘车金额,用户会通过讲述Uber的好处,不断地邀请其亲朋好友来使用Uber,这其实就是一个一传十、十传百的口碑效益。
四、溢价算法和自动匹配算法
在知友聂帅看来,Uber能够在全球几百个城市赖以成名的根基,就是溢价算法和自动匹配算法。
一个区域的高峰时间段是可预见的,之前的所有数据也可以作为参考,但是随着Uber用户和司机数量的不断变化,每天的情况均会有所不同,这确实需要一个完备的算法去应对。溢价算法是他们基于市场这只无形的手调节的产物,是从市场经济的供求关系来考虑的。由于有溢价政策,就会鼓励更多的司机上线,从而缓解整个供应紧张的情况。当然从乘客的角度来看,除非是迫切需要打车,否则一般难以接受高于平常2倍甚至是3倍的车价。
自动匹配指的是Uber派单而不用抢单,把需求指定给最近的司机,这是整体资源效率最大化的一种体现。对司机而言,再也不用神经绷紧地抢单了,而且能通过不断地接附近的订单来提高收入;对乘客而言,可以缩短等待的时间和提高打车成功率。
总体而言,Uber是一家相信动用市场化的经济杠杆来调节供求关系的公司,他们以此为指挥棒,制定了相关的游戏规则,让乘客觉得Uber比其他平台便宜,让司机觉得比其他平台更赚钱。
当然,光靠烧钱总是有限度的,Uber要获得长足发展,关键还是要形成用户粘性和足够的忠诚度,这也是Uber下一步值得思考的问题。
本文转载自『Morketing』,作者:Morketing,Morketing经授权发布,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版权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已有0人收藏
+1已有0人点赞
+1转发
发表评论
请先注册/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