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重回百亿营收后,章燎原松了一口气。
文|Tinney
重回百亿营收后,章燎原松了一口气。
2019年,三只松鼠首次冲破百亿营收大关,但随后业绩却并未一路高歌。到了2022年,营收比巅峰时期下滑了将近三分之一;2023年,依然没能跨过80亿元的门槛。
彼时的三只松鼠的创始人章燎原,恐怕是公司里最焦虑的那批人——如何重回百亿营收,成了其此前4年最大的课题。
就在不久前上海举办的“三只松鼠2025三生万物·生态大会”上,事情迎来转机。
章燎原在大会上坦言表示:“我们曾经用7年时间做到(税前营收)120亿,也做到了上市,我们再用3年时间又回到了120亿(税前营收)。”
重拾百亿营收的三只松鼠,立即展开了更宏大的蓝图——在稳坐A股“国民零食第一股”宝座后,它再次向港股市场发起了冲击。
大会上,章燎原还高调宣布,公司正在培育33个新品牌,触角伸向了饮料、日化、咖啡、瓶装水、预制菜、女性用品等众多领域。不仅如此,还要把“一分利”便利店开进社区深处,打造贴近生活的消费场景。
在三只松鼠看来,2025年是“重生年”,不仅仅是营收的逆袭,还有其通过“一体化全渠道布局”,在中国休闲零食下半场抢占先机的野心。
01
为了破局,都做了什么
在大会上,章燎原着重提及了三个关键点:其一,业绩重回百亿;其二,多元化业务布局与消费场景拓展;其三,冲击港股市场。显然,业绩的重回百亿让三只松鼠再次展现出雄心壮志,而后两点战略布局更是凸显了其野心。
不过,从业绩曲线来说,三只松鼠如今重回百亿门槛,这一路上不算容易。
数据显示,2019年,三只松鼠首次突破营收百亿大关,录得101.7亿元。然而,随后两年,其营收却在97亿元左右徘徊,始终难以突破百亿大关。到了2022年和2023年,营收更是下滑至71亿元左右,距离百亿目标愈发遥远。
按照章燎原的自述,那段时间,感觉“做什么都是错的”。
而体现在业绩层面这些数据背后,其实是竞争愈发激烈的行业背景。近几年,新兴品牌不断冒头,量贩零食品牌又凭借“大牌引流、白牌盈利”的策略迅速抢占市场份额,“三只松鼠们”不得不各自寻找出路,或是提升产品性价比,或是跨界布局新增长。
然而,令人瞩目的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短短一年内,三只松鼠成功实现了业绩重回百亿的逆袭。但,它是如何做到的呢?
在过去两年的发展中,三只松鼠围绕供应链重塑、全渠道扩张、产品创新三大战略展开了一系列系统性变革。其中,供应链的重塑堪称是整个变革的地基。
很长一段时间里,“代工产品”是三只松鼠挥之不去的标签。这种模式虽然减少了初期投入,但也让一些消费者对产品的安全性产生了质疑,黑猫投诉上的相关食品安全投诉也并不少见。
(图/黑猫投诉官网)
为了打破这一固有认知和消费僵局,三只松鼠选择彻底摒弃传统代工模式,并针对每个核心单品,构建从原料到终端的专属供应链。
例如,在云南、新疆等地建立原料基地,直接掌控30%的核心原料供应,将产品抽检合格率提升至99.8%,同时建设全自动化产线,实现全链条无人化生产,物流成本降低10%。
在解决了产品质量的后顾之忧后,三只松鼠又将目光转向渠道上。
实际上,在2022年之前,三只松鼠主要依赖天猫和京东两大电商平台。
当时,章燎原认为抖音和拼多多的尝试并未成功,是因为“不想顺应它们”。然而,时代浪潮从来只会簇拥那些接受它的人,在焦虑之下,三只松鼠最终还是选择了“顺应时代”。而这一改变,也让抖音成为了公司业绩的“救命稻草”。
2023年,三只松鼠的抖音销售12亿元,2024年增长到22亿元,渠道收入同比暴涨180%,其中贾乃亮单场直播破亿......
抖音一跃成为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收入也首次超过天猫销售额,后者为19亿元。
同时,三只松鼠的线下渠道也快速铺开。其斥资 3.6 亿元收购爱零食(1800 家门店)和爱折扣(80 家临期折扣店),快速切入下沉市场,直接将线上与线下渠道双轨并行。
打通渠道后,公司的产品线也迎来大扩张——三只松鼠不再局限于坚果,而是火力全开进行“多元化”布局。
例如,针对消费者对健康零食的需求,推出低糖、低GI坚果、益生菌软糖等产品;孵化独立咖啡品牌“第二大脑”,以竞品6-8折的价格切入市场,拼多多旗舰店上线12天日销破万;瓜子单品仅用三个月销售额破亿,目标直指10亿级大单品。
可以说,三只松鼠这番从上游到下游的全部重塑,才造就了如今其重回百亿的成绩。
02
告别“只卖坚果”
布局“全生态链”
或许,是尝到了“转型”的甜头,三只松鼠并未就此停下脚步。
“抖音只是我渠道之一,现在你看到的都是手段,我最终要构建超级供应链,打造自己从供应链到零售终端的闭环,同时向社会任何零售终端开放我的商品。”
在大会上,章燎原宣布,三只松鼠已孵化33 个子品牌,覆盖零食、饮料、日化、预制菜等全品类,形成“一主多强”的品牌生态。
简单来讲,就是品牌裂变,以坚果为原点,通过“大满坚果”强化高端市场,同时布局宠物食品、轻食品牌、卫生巾品牌等细分赛道,形成消费场景全覆盖。
不仅如此,三只松鼠对这些多元化布局的业务信心满满。
在大会上,三只松鼠提出了明确的销售目标:今年方便速食产品的销售目标是2.5亿元;酒水类产品销售目标是1亿元;日化类产品目标是1亿元;咖啡类产品目标是0.5亿元;预制菜目标是0.5亿元。
这势头,完全是想形成一个多元化产品矩阵。
当然,不仅仅在产品上创新,其在渠道和供应链上的布局仍在继续。
就像其着重强调的“一分利便利店”,以加盟模式直接覆盖社区、校园、办公场景,商品结构中40%为自有品牌、30%为行业大牌。更加加强线下场景消费的覆盖。
在供应链方面,三只松鼠更是着眼全球,直接计划在全球建设超过30座工厂,不仅包括华东、华北、西南、华南四大集约基地,还含扩了柬埔寨芒果、越南腰果等海外基地,目标实现100%坚果自给率。
以这样的战略布局看,如今的三只松鼠显然不满足于营收百亿和简单的变革,而是要将整个“三只松鼠的生态链”做大做强——它正努力撕下“坚果零食”的固有标签,向着“一个中国特有的,能涵盖制造、品牌、零售一体化的公司”迈进。
所以,此次营收重回百亿的背后,其实是三只松鼠不想再“只卖零食”的野心。全力布局“全生态”,并积极冲击港股市场,只是其迈出的第一步。
03
结语
对于三只松鼠大刀阔斧的迈进,其实业内也有很多声音质疑。
有观点担心,三只松鼠同时布局便利店、饮料、咖啡、宠物食品、日化等多个新赛道,可能导致资源分散,难以在每个领域都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尤其是,这些新的产品,本身的细分行业中都有头部品牌存在,如何让消费者买单才是关键。毕竟,寻求跨界的零食品牌不只有三只松鼠,但大多“雷声大雨点小”。
分散的布局,也或许会影响其坚果零食核心业务的发展,使公司无法持续强化核心品类的护城河,陷入“业务广泛却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发展瓶颈 。
同时,更值得关注的是,大量布局新业务线,也会使得成本加重,这一点在2025年一季度报中已初现端倪。
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7.23亿元,同比增长2.13%;归母净利润2.39亿元,同比下降22.46%,呈现出明显的“增收不增利”态势。
所以,在这场关乎企业命运的战略转型中,三只松鼠正站在关键的十字路口。从 “零食巨头” 到 “一体化消费帝国” 的跨越,绝非一蹴而就,如何稳扎稳迈进,才是最为关键的。
原创
已有0人收藏
+1已有0人点赞
+1转发
发表评论
请先注册/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