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滑动组件
// 滑动组件
深度

移动媒体的“公地悲剧”和“蝴蝶效应”

xiaoyao  · 2014-11-14 13:54

【摘要】 移动媒体的“公地悲剧”和“蝴蝶效应”

1.png


文.张云皓Kay投稿,非本博观点


    英国曾经有这样一种土地制度——封建主在自己的领地中划出一片尚未耕种的土地作为牧场(称为“公地”),无偿向牧民开放。这本来是一件造福于民的事,但由于是无偿放牧,每个牧民都养尽可能多的牛羊。随着牛羊数量无节制地增加,公地牧场最终因“超载”而成为不毛之地,牧民的牛羊最终全部饿死。


    这个故事其实很像目前移动APP媒体的现状。我们知道,一个媒体没有一定的知名度,是不会有渠道愿意包断的,一般都是广告SDK的合作。而为了综合评价多个平台的实力,中小应用开发者很多时候会不同的应用嵌入多家平台的SDK,甚至于一个应用也嵌入多家SDK。这本是开发者的理性策略,合情合理,却不知不觉影响了整个产业链。


    一家广告平台的优劣,最容易量化的指标就是收入,同是收入,短期收入又比长期收入更直观。试想,在明知道开发者普遍以短期收入作为衡量标准挑选平台的时候,作为广告平台的负责人,应该怎么决策?当然是竭尽所能拔高短期收入吧?


    现在移动投放很讲究精准性,但话又说回来,当各家的挖掘算法差异并不大的时候,精准性带来的转化率提升并不足以拉开平台间的距离,因为精准毕竟满足的更多是本身已经较强的用户需求。那有没有一个方法能挖掘不强的、甚至于还不存在的需求呢?答应是一定的,而且市面上很多小平台也是这么做的,那就是提高强制性。强制点击(你可能找不到关闭按钮在哪)、强制下载、强制安装等林林种种的方式开始萌芽。广告正是你需要的,那就点击;不巧不是你需要的,那也得点击。看,是不是很有效?但这是一条不归路,只要行业内有其中一家这么做了,其他平台哪怕不愿如此,却也不得不跟随。


    假以时日,应用媒体的卸载率会因为强制性而慢慢提高,最终用户如流水,一个都留不住,长期稳健的收入更无从谈起。这看起来是不是像极了“公地悲剧”?


    事情到此为止了吗?没这么简单!当强制情况普遍存在,用户觉察并反抗了怎么办?收益下降,开发者HOLD不住又开始出走了。各家平台因为强制性又回到了起点,开发者总是抱着一线希望,以为有平台能成倍的超越行业平均收入,因此又开始在各平台之间切来切去,不管老牌还是新秀,不管大平台还是小平台。大家很快就发现了这个情况,更多的小平台开始冒出来,借开发者游移的时期,打一枪换个招牌。行业变得乌烟瘴气,良莠不齐,平台难以得到良好的发展,中小媒体也更加无法保证收益。


    事情远还没到结束的时候。一些郁郁不得志的CP也嗅到了苗头,既然媒体已经不要留存了,那是不是做什么都没意见了?那不如做点流氓短代小游戏吧?一夜之间,行业推广的主流产品又从软件、网游变成了以短代为生的山寨小游戏,因此而被动拉高的转化单价甚至于使得本就生存率极低的手机网游雪上加霜相继夭折。


    好景不长,快速攀升的运营商投诉率终于让各大运营商坐不住了。短代通道变得越来越不稳定,资质审核也变得严苛而漫长。短代通道的骤然缩紧给人脉关系不够硬的CP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


    短代山寨游戏被打掉了,手机网游又疲软不振,再加上品牌广告进场缓慢,本就随波逐流的野鸡平台顿时对消耗过剩流量力不从心了。填充率低在现在竞争激烈的平台间是致命的,对于他们来说,无论如何都要把流量售卖出去,以保住旗下开发者收入不会跌出同行均值。好在这时候交易平台如救世主一般的出现了,顿时交易平台的流量充盈了不少,最终兜兜转转被DSP所消耗。


    目前市面上很多DSP都在致力于开拓品牌广告,交易市场的流量起源比较特殊,倒过来反而使得品牌广告的真实推广效果捉襟见肘,进一步拖慢了品牌广告的进场速度。这种情况如果持续的太久,最终可能使得仅剩的正规平台也迫于生存压力被拖“下水”,彻底陷入恶心循环。不得不承认,这对整个行业来说是个灾难!


    为了破除死亡诅咒,就必须要追溯到问题的源头,“公地悲剧”上来。历史为我们提供的解决办法是将地“私有化”,使得负外部性得以内部化并将“做坏事”的损耗纳入整体收益考量中来。

    当某天开发者真正意识到,并能压制欲望从短期利益魔咒中脱离出来后,或许整个行业才能重新回到快车道上。

本文转载自『Morketing』,作者:Morketing,Morketing经授权发布,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版权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已有0人收藏

+1

已有0人点赞

+1

发表评论

请先后参与评论

已有0

转发

入驻
机构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