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每日营销资讯
一、品牌
SKII大中华区销量暴跌
宝洁公司近日公布了2024财年第二财季业绩,其高端护肤品牌SK-II在大中华区的销售额同比下跌了34%。据媒体报道,日本核污水排入大海影响了销售,这个在日本生产的产品系列遭到抵制。
丸美股份预计 2023 年净利润同比增长 72.00% 至 89.00%
丸美股份发布 2023 年年度业绩预告,预计 2023 年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 30000 万元至 33000 万元,与上年同期相 比,将增加 12582 万元至 15582 万元,同比增加 72%至 89%。
小米再次辟谣小米汽车交付时间
小米公司发言人对关于小米汽车交付时间的谣言进行辟谣,造谣微博显示“小米汽车预计6月份开始交付,而不是北京车展。小米北京工厂预计累计投资总额将在54亿,第一辆上市时,预计投资将达到100亿-120亿。”小米表示相关信息纯属捏造,完全子虚乌有。官方再次申明,小米汽车正式发布、交付时间均以官方信息为准。
奇异果巨头佳沛CEO跳槽
近日,新西兰奇异果品牌佳沛Zespri宣布首席执行官 Dan Mathieson将离职,并且他将前往全球浆果巨头怡颗莓Driscoll’s 担任高层。
菲洛嘉宣布吴海为品牌星推官
近日,菲洛嘉官宣吴海为品牌星推官,并宣布将抖音上播大明星直播活动。
乐高品牌与美团闪购达成合作
乐高授权专卖店与美团闪购联合宣布,双方正式达成合作,开启即时零售模式。2023 年 11 月,部分乐高授权专卖店上线美团闪购开启试运营,12 月销售额环比 11 月增长了 268%,消费需求旺盛。
二、互联网
东方甄选发布2024财年中期业绩公告,净利润同比下滑57.4%
东方甄选发布2024财年中期业绩公告:净利润同比下滑57.4%,为2.49亿元,总营收同比增长34.4%,为27.95亿元。公司称为扩张自营选品规模、直播业务招聘更多员工,投入更多销售和营销开支,研发上线“东方甄选APP”也造成了成本支出的显著上升。东方甄选包含股份酬金的行政开支达1.43亿元,同比增长129.6%。
饿了么CEO辟谣被抖音收购传闻
1 月 24 日,针对“抖音收购饿了么”传闻,阿里本地生活集团董事长兼饿了么 CEO 俞永福在公司内网向全体员工明确辟谣,称 “假的终归就只能是假的”。
京东成为春晚独家互动合作平台
据京东黑板报,京东成为2024总台春晚独家互动合作平台。这是继2022年后,京东今年再次成为总台春晚独家互动合作平台。京东称将为海内外观众送上1亿份实物好礼,据知情人士称,这些奖品将不只送到国内,京东内部正在讨论如何将这些奖品包邮送到海外。
蚂蚁集团股东结构调整完成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大股东杭州君瀚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发生工商变更,杭州云铂投资咨询有限公司退出合伙人及执行事务合伙人,新增杭州星滔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为合伙人及执行事务合伙人。目前,该合伙企业由杭州君洁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杭州星滔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马云、谢世煌共同出资。
美团到店直播新增激励政策
美团到店直播为加速引入商家自播,给予了新的激励政策。近日在某到店业务服务商社群内,美团发布了最新的激励政策:自即日起至2月底,服务商提报店播活动,美团方面就给予商家7天免费的品牌秀。品牌秀是美团为商家定制的,基于用户精准搜索品牌词的展示广告产品,一般出现在美团搜索界面的首页。
美国电商巨头易贝宣布裁员约1000人
美国电商巨头易贝(EBay)当地时间23日宣布,公司将裁撤约1000名全职员工。CNBC分析称,受通胀压力和利率高企等因素影响,消费者支出和科技企业收入持续受限。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科技企业的裁员潮仍在持续,截至1月23日,已有72家公司宣布裁员超1.3万人。
三、广告案例
欧莱雅美发携手新世相发布新春短片《过年合伙人》
近日,欧莱雅美发携手新世相,基于真实的用户「轻松过年」的故事,记录与父母长辈「合伙」式过年的温暖瞬间,为新年注入一起做饭、一起怀旧、一起玩闹的更多玩法与盼头,在彼此的年里,留下更多印迹。
天猫帮助杭州猫车「小流浪们」寻找中转家庭
近日,天猫携手小流浪旅舍共同为 12 月 15 日杭州猫车事件中的 900+ 只流浪猫寻找中转家庭,让猫咪们也能回家过年。
四、趋势洞察
毕马威:2024年全球经济展望
根据毕马威最新的“2024年全球经济展望”,由于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和短期内看不到尽头的紧缩的货币政策,2024年全球经济不太可能出现大幅增长。
今年的报告研究了37个国家和经济体在2024年和2025年的经济前景,包括未来两年世界经济的潜力。
近年来,在疫情、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保护主义措施抬头的推动下,全球贸易停滞不前。毕马威警告称,从长期来看地缘经济分裂可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预计2024年全球GDP增长率为2.2%,低于2023年的2.6%,预计2025年将恢复到2.6%。
通胀和供应链压力有所缓解
较弱的经济势头缓解了供应链压力,降低了更广泛的成本压力,能源价格从2022年的峰值大幅下跌。G20国家的CPI通胀中值在2022年7月达到7.7%的峰值后,于2023年10月降至3.9%,毕马威预计未来几个月将进一步下降。
报告预测,2024年全球平均通胀率为5%,2025年为3.9%,低于2023年的6.5%和2022年的8%。风险仍在上升,因为能源价格进一步受到冲击,或者一些国家的国内通胀更加持续,都可能使明年相对平稳地回归央行的通胀目标偏离轨道。
货币政策基本上已达到当前紧缩周期的高点。许多央行可能会在再次开始放松货币政策之前坚持下去。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利率何时开始下降,以及会下降到什么程度。虽然波兰国家银行和巴西中央银行等央行已经开始降息,但经济学家认为,包括美联储和英格兰银行在内的大多数央行要到2024年才会开始采取行动,中期利率将稳定在比新冠疫情前10年高得多的水平。
Common Sense:虚拟现实的隐私担忧报告
报告讲述了孩子和家庭每天使用的一项新兴技术,以及这项技术背后接管世界的情节。
当你的超能力是数据提取:虚拟现实硬件和软件实现了超人的数据收集和分发。虚拟现实硬件可以收集人类的生物特征和感官数据,软件可以收集人类的经验和反应,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法和感受输入电脑或移动设备的期望。
公司所有权,到虚拟世界和超越:与互联网作为分布式媒介的诞生不同,虚拟世界正在形成一个由企业控制的环境。公司正在建立闭环系统,以控制哪些公司和哪些用户可以访问系统,并在这些系统中玩耍或工作。此外,如果开发了多个闭环系统、围墙花园或孤立的VR应用商店,它们可能无法实现硬件或软件的互操作,就像苹果的App Store和Google Play及其各自的硬件一样。
掩饰,个人隐私和身份风险:我们应该如何讨论VR中的个人隐私风险?我们可以从设备和软件的技术能力开始。但是,一个新的门户网站成为现实的心理后果可能远远超出了仅仅将一个新产品添加到阵容中。用户可能会被商业产品用于教育目的的可能性所吸引,在家中使用教育产品,以及其他意想不到的用途。
儿童与私隐:当涉及到孩子和学生时,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重视从孩子使用的应用程序和设备中收集个人信息的能力。但是,父母和看护人是否知道如何控制收集的信息,以及他们的孩子或学生的个人数据是否被用于提供个性化或有针对性的广告?家长需要知道,虚拟现实应用和设备可以请求访问比其他设备更广泛的敏感数据,可以显示适合年龄或不适合年龄的媒体,以及安装第三方应用和游戏。
下一个虚拟前沿:与现有技术相比,虚拟现实设备可以收集更多关于个人的数据点。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关于身体动作、情绪、偏好和行为的私密数据可以用来创建一个“数字签名”,它唯一地代表了用户的敏感生物特征信息,就像指纹一样可以识别个人身份。
五、海外营销
奈飞进军体育直播领域
Netflix is paying more than $5 billion for the rights to livestream “WWE Raw,” Variety reports. The 10-year deal is effective starting next January and represents Netflix’s biggest push into live content. Following a live sports debut with its “Netflix Cup” golf tournament in November, Netflix wants to make live sports a regular part of its programming slate.
Most live sports viewing still happens on linear TV – around 75%, according to MediaRadar – but the scales are tipping. Sports leagues are starting to see livestreams as essential for reaching as many fans as possible.
AWS 希望成为独立广告技术的中坚力量
AWS sees itself not as a competitor of data clean room providers like Habu, InfoSum and Optable but as a cloud-based facilitator of what they offer – the secure sharing and analysis of data between advertisers, media and tech companies without having to move the data between platforms.
These companies “operate at an application layer,” Solomon says.
“We have capabilities that can enhance their offerings,” he says, “whether you’re a conventional clean room company or you’re an ad tech, a mar tech or a media platform that wants to add those capabilities to your own platform and services.”
Guess there are no competitors in ad tech, only frenemies.
整理自互联网
已有0人收藏
+1已有0人点赞
+1转发
发表评论
请先注册/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