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滑动组件
// 滑动组件
深度

M讲堂 | 移动在跨屏营销中的作用解析

xiaoyao  · 2014-07-07 19:26

【摘要】 移动在跨屏营销中的作用解析

3.png

M讲堂|第六课开讲啦

讲师:Morketing特邀作者张云皓

M讲堂,必须是纯干货;并且,这一期,张云皓继续第四期的“传统广告主的移动投放策略”推出“移动端在跨屏营销中的作用探讨”。

【福利】:提供作者私人微信,想与之交流的可以添加他的私人微信。

微信ID:Findkayzhang;昵称:张云皓。

随着时代和技术的发展,广告载体也从相对单一变到如今的纷繁复杂,没有一个载体真正的“死去”过,哪怕它出现的年代有多久远。从墙面、报纸、广告牌,到电视、电脑,再到手机和未来的可穿戴设备;现代人越来越离不开广告这一降低信息不对称的手段,不管是主动的离不开还是被动的淹没其中。选择是最困难的事情,面对各式各样的媒体,它们各不相同的特性,作为广告人不禁要思考,不同组合会导致最后结果有怎样的差异。所以有了媒体矩阵的讨论,也有了传播矩阵的讨论。

这一次打算讨论下自己对于移动端在跨屏营销(屏指代所有可视介质,包括纸媒等)中的作用,但因为我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太了解除移动媒体以外的其他媒体,所以可能无论角度还是深度都会有所欠缺。藉此也仅希望能抛砖引玉,唤起同业的更多思想碰撞,一起协力做出更多的创新案例,带动市场规模进入新的高度。

既然我们今天讨论的是移动营销,那么就暂且先把媒体分成两大类,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一类,其他媒体(包括电脑和智能电视)算一类。他们的区别在于移动设备是唯一集两大特征于一体的媒体,一个特征是控制性,即广告内容传递时的接收、转化和释放的能力;另一个特征是易得性,即这个媒体是否大多数时候都在用户“手边”。

我们知道,控制性是传统媒体不具有的,它们只能向外释放信息;而电脑和智能电视,具有控制性之余,却因为尺寸等关系极度缺乏易得性。所以如何做好移动跨屏营销的问题,就转换成了如何利用好移动媒体的易得性。

在有限展示的情况下,广告的效果主要由三方面决定,既信息量、新奇度和参与度。在此前提条件下,脑白金式的洗脑策略不讨论,土豪全媒体密集投放也不讨论。针对效率,我们看如何在有限预算中通过组合互通,尽量提高广告效果。

在跨屏被提出之前,两类媒体间是隔离的两个信息面,用户居于两面之间上下仰望,效果的多少,约等同于上下两类媒体本身组成的面的大小。

1.png

同类媒体中,不同媒体形式的覆盖面越广,信息量越大;内容创意越高,新奇度也越高;受众与单一媒体的互动方式越多样,参与度也就越高。但如图所示,两个面是分开的,无法形成合力,用户在某一时刻也只能获取其中一面的信息,效果是较为低的。    

而随着二维码技术的普及,人们仿佛是在极度饥渴之时,忽然得到满桌美食一般,对其疯狂汲取到处滥用,犹如获得神器,盼望其能像放大镜一样放大一切事物。两个面之前多了一边,也难成“一体”,要将信息面汇成信息体,还是远远不够的。   

 我将连接两面的技术分为两大类四种形式,分别为: 

 一、绑定型

  • 内容共享(内容在两面之间的互通)

  • 双向控制(两面媒体对内容的互相控制)

  二、非绑定型

  • 信息拓展(不可视内容的呈现)

  • 信息传递(内容从一面过度到另一面)

  鉴于本人归纳能力的薄弱,下面用实例来简单比喻,目前已有的和未来将有的,应该都能纳入其中。  

内容共享:如智能电视与手机客户端的关系,绑定两台设备后可共享历史记录、收藏内容及当前在看的内容等。

双向控制:如WEB SOCKET的案例,移动设备作为遥控器,对WEB网页进行控制,如游戏人物动作控制等。

信息拓展:如目前在起步阶段的AR技术,通过识别特定的图象,展示其背后隐藏的内容,如视频、动画、3D物品等,将死的信息变活。

信息传递:如二维码技术,将一定量的信息浓缩成小方块,传递到可识别的设备中去。    

灵活运用这四类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将信息面组织成信息体,受众不再只面对其中一面;而信息也将告别平面,化作微风时刻环绕在受众身边,自然的获取,自然的参与。

2.png

移动设备因为屏显尺寸和使用场景的问题,我们不得不承认,可承载的信息量是有限的,且低于绝大多数的传统媒体。我们做移动营销,不能仅仅因为它是新鲜事物,只要把信息搬到上面去,就能通过提高新奇度来获得不算太差的效果。粗糙的滥用必定使其像二维码一样,当告别新奇以后,对效果无甚提高。    

移动营销在其中,就像一个声音放大器,声音从其一端入,另一端出,音量可程指数级放大;如不能利用好其特性,那它就只是一堆废铁,卖回收站也换不了几个钱。    

以上的观点可能很多做策划做创意的同业早已比我想得更明白,也可能会说因为种种限制做不到。本人作为媒体执行方的一员,从技术角度可以很肯定的说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冰墙已然客观存在,我们可以等它自行融化,也可以合力把它砸穿。   

承接上文的观点:“点击阅读原文获得上文内容”,我希望产业链上下游的交流能推动市场的升级,类似HTML5的跨平台技术总有一天成熟,但在其成熟之前,我们通过协作便已能获得相同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本文转载自『Morketing』,作者:Morketing,Morketing经授权发布,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版权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已有0人收藏

+1

已有0人点赞

+1

发表评论

请先后参与评论

已有0

转发

入驻
机构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