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没了烟火气,人生就是一段孤独的旅程。
每当夜幕降临,走在市井里弄
闻到那烧烤摊飘来的阵阵烟熏香
便默契地选择坐下来撸个几串
满足一下七荤八素的口腹之欲
也只有这环境下的暗黑滋味
才配得上夜幕背后的苦辣酸甜
没了烟火气,人生就是一段孤独的旅程。
——《人生一串》
去年6月,《人生一串》播出后即成为话题作品,除了收获哔哩哔哩(以下简称B站)评分9.8和豆瓣评分9.0的口碑,还获得了“第24届中国纪录片最佳网络人气作品”和“2018年中国最具影响力十大纪录片”等荣誉。
截至目前,《人生一串》第一季播放量已超过5200万,在上线一年后仍以每月100万的速度上涨。
今年夏天,《人生一串》第二季正式回归B站。第二季分为6集,每集时长30分钟,在延续真实和生活化风格的基础上,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都将有质的飞跃。
烟火里的人生百味
纪录片现象级IP 破壁爆发并延续
对于很多人来说,烧烤是一种文化,挑动的不止味蕾,还有它所串起的人生百味。和大多美食类纪录片不同,《人生一串》另辟蹊径,聚焦中国最真实的“烧烤江湖”,以独特的视角展现市井间的生活姿态,小人物的吃喝日常,搭配滋滋作响的诱人画面,和江湖气息的旁白文案,撩得人五感满足。
但这背后,是导演团队花费1年时间,行走2万公里,在全国30个省份,走访500家烧烤摊,找到的最地道的烧烤生态。
等了整整一年,《人生一串》第二季终于如约而至。意想不到的叙事结构、让人会心一笑的市井缩影以及更密集的食欲轰炸,第二季继续“深夜放毒”,带观众一起体会平凡热辣的市井人生。
将品牌和用户串在一起
以美食为核心深挖品牌与IP价值契合点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生一串》已打破以往纪录片“高深”、“小众”的内容形态,借助新媒体的裂变传播,逐渐走向大众。
《2019纪录片内容及用户报告》显示,61%的年轻用户愿意主动分享引发其共鸣的内容,而18-25岁年轻受众偏爱的纪实题材TOP3分别为美食、人文及文化传统。可以说,纪录片已成为年轻人看世界的最好方式之一,这届年轻人接受过更好的教育,而且有着非常宽广的视野,他们希望能够更多去了解这个世界,而这,既是纪录片产业的机遇,也为品牌触达年轻用户提供了新机遇。
在《人生一串》中,与医药品牌达喜进行了内容联动。“深夜撸串”享受重口味美食带来快感的同时,胃也在接受极大挑战,此时,融入胃药使用场景,以“有好胃,撸遍大江南北”贯穿内容,将美食与达喜的联系度最大化。这样的营销形式也从某种意义上打破医药品牌营销高壁垒,推动品牌年轻化。
相关数据显示,在纪录片中,与情节结合的深度植入方式品牌回想度高达40%,软广(中插小剧场)能使产品购买兴趣度提升31%,同时,受众普遍对片头/片尾的鸣谢广告、场景中商品摆放、视频角贴等干扰性较低的广告不感到反感。达喜从美食场景切入,在毫无违和感的定制番外视频植入,帮助胃药品牌强关联烧烤场景,在保证用户观看体验的同时,自然接收品牌信息,这种方式值得其他想要绑定纪录片的品牌借鉴。
除了纪录片广告植入,定制专题、周边、互动玩法等等,以B站用户喜欢的方式进行文化内容与话题制胜,触达和影响年轻用户,让用户形成固定的场景化标签,也不失为品牌与纪录片IP强绑定的方式。
此外,在第二季中,B站也升级了营销玩法,一方面,结合烧烤场景,深度开发人生一串IP相关衍生品,丰富品牌曝光的形式与场景。另一方面,加强UGC内容创作,以UP主做引导,用Vlog的形式记录所在地探店打卡的情况,打造超强代入感,与观众建立深入沟通,强化观众对品牌的记忆度。
烧烤是很多人的家乡回忆和乡音,《人生一串》中每到一个城市,视频中都会刷出很多弹幕,“是我们家这里啊!”、“终于到我们城市了!”、“我吃过这里的烧烤!”大家用这种方式热烈地表达着对自己家乡的自豪。这部纪录片就像街头巷尾飘荡着的炊烟,唤起了对家的记忆。
去年夏天B站出品的纪录片《人生一串》热闹了整个夏季,在烧烤中,大家一起回忆往事、品位人生,致敬平凡生活。今夏,《人生一串(第二季)》如期再续,还是老时间、还是那股纯正的烟火气。
人生一串,多谢款待。
本文原创自摩邑诚,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已有0人收藏
+1已有0人点赞
+1转发
发表评论
请先注册/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