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保险公司推出嗅觉广告,原因何在?
近日,美国利宝互助保险(Liberty Mutual)推出了一款嗅觉平面广告。
该广告的特殊之处在于:你可以闻到一股非常“新鲜的”味道——混合了多种能强烈刺激你嗅觉感官,类似塑料的味道。根据代理商Goodby Silverstein&Partners(以下称GS&P)的意思可以了解到:这个味道会让你体验到新车刚到手时,一开门的时刻。
这则广告刊登在5月5日的《芝加哥太阳报》上,外观和销售香水时品牌用的香水条类似:你揭开右侧的贴纸后,鼻子靠近贴纸,就会闻到气味。但是你闻到的不会是一般香水带给你的心旷神怡,而是刚从工厂流水线上组装完毕的新车味道。
气味更容易唤起人们感官记忆
根据代理机构GS&P的战略研究:这个气味会唤醒人们的感官记忆,可以将利宝与试驾,及购买新车的过程联系在一起,当人们闻过这个气味后,在后续购买新车的时候,就会容易联想到利宝及其一系列的广告。这个时候,他们会更倾向接受汽车保险这回事。
实际上,早在一千年前,露天摆摊小贩就会用熏香来吸引买家了,这是非常纯粹的嗅觉(气味)营销,属于感官营销的一种。其原理是:人很容易会将气味和特定场景、物品、事件联系到一起,因为嗅觉器官是人体唯一一个先作反应再思考的一类器官。
根据美国Monell化学气味官能中心的嗅觉与记忆相关研究显示:人们回忆1年前气味的准确度,大约可达65%的准确率;但若是回忆3个月前的照片,准确度却只有约50%。这表明:视觉比嗅觉记忆的遗忘时间线更短,忘却速度快;而嗅觉的印象更深刻,遗忘速度慢,更容易唤醒记忆系统。
所以,如果品牌能有机会利用同种或相似的气味,不断加深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印象,对于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是有极大促进作用的。
GS&P在一份相关营销活动声明中也指出:即使在媒体投放上有着大笔的支出,但保险行业的销售人员在面对即便已经决定购买车险的消费者时,只要谈论到报价,也还往往会遇到困难。所以,代理商干脆就直接用新车的味道,来“训练”消费者——至少他们以后买车的时候,能够记起车险这回事。当销售人员再去和消费者交谈时,消费者对保险报价的接受程度就会高些。
同样的营销方案不见得适用国内
利宝的这则广告,也有媒体提出:这一系列的举措都是建立在消费者不反感“新车味道”的基础之上,不过对于那些想继续扩大中国市场的汽车品牌,类似的营销套路可能就会成为了一个巨大的文化障碍。
诚然,中国消费者的文化习惯的确在这点上与海外消费者存在巨大差异。大量相关报道与媒体环境熏陶,人们早就对新房刚装修的味道形成了固定观念,而新车“味道”,在传统观念中实际与之类似。强烈的嗅觉刺激,大概率会引起消费者的感官不适,并且反而会引起强烈排斥,“新车气味带来的愉悦感”就很难谈起了。
但这并没否定嗅觉营销在汽车领域的可探索空间,品牌方和代理商至少能够从中得到一点启示:符合消费者文化传统的汽车嗅觉营销,可能会非常有潜力。
结语
利宝互助的嗅觉广告,运用独特巧妙的嗅觉营销形式,想以此使消费者更容易把新车和其自身品牌形象结合。在其实际效果没有得到反馈前,只能说这是一个非常大胆的尝试。
近些年,感官营销的应用案例,越来越高频地进入大众视野,并且还衍生出了更“高维”的形式——ASMR广告以及联觉广告:超级碗上的佐伊·克拉维兹,敲打和轻饮百威啤酒;可口可乐近期推出“别尝试听它”的联觉海报,运用了“别去想粉色大象”的小技巧“诱惑”消费者“听到”可乐,以加深品牌记忆。
那么,被品牌方日益青睐的感官营销,是否会有更广的想象空间呢?
本文由Morketing原创,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已有0人收藏
+1已有0人点赞
+1转发
发表评论
请先注册/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