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小小卡牌靠什么“收割”Z世代?
一张纸片被炒到了上万元,在很多人看来可能都无法理解的事情,偏偏是卡牌圈的现状之一。
而且就是这样几毛钱成本的纸片,让卡游做成了百亿生意。去年一年,卡游实现营收100.57亿元、同比增长277.8%,经调整净利润44.66亿元、同比增长378.2%,比泡泡玛特还要赚钱。
更有媒体戏称卡游是凭着在“小孩哥”“小孩姐”中掀起的集卡风潮,成功将其推到了上市的大门口。
那么小小的纸片究竟有什么“魔力”能够让玩家趋之若鹜?核心就在于把握情绪价值,不断加深卡牌与用户之间的情感链接。
换句话说,卡游就是利用了IP、盲盒和社群打造了情感营销的闭环,当卡牌充当起了用户的“精神食粮”,自然有人愿意为之买单。
IP营销,
实现流量和情感的双重奏
卡游百亿元营收,背后核心是“IP”,当流量成本越来越高时,IP就成了品牌与用户建立深度链接的“最短路径”。
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像卡牌这种看似没有实际功用的商品却是生活的调剂品,唤醒他们消费的也不是功能而是情感。就像当年那波集不齐“水浒卡”的人,依旧会为重启的小浣熊水浒卡项目买单。
洞察到当代年轻人更愿意为兴趣消费,IP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切入方式,而且庞大的IP体系也能够吸引不同的消费人群。
根据卡游披露的招股书显示,截至去年年底,其IP矩阵已经达到了70个,以奥特曼、小马宝莉、哪吒、哈利波特等知名系列为代表。在哪吒电影爆火的时候,卡游也顺势签下了哪吒的IP授权,把握住了这波现象级热度和流量。
无独有偶,名创优品也凭借IP,实现了翻新重构。期间打法颇有相似之处。
首先,名创优品选择的基本上也都是全球头部IP,既有生命很强的老IP如哈利波特、三丽鸥,也有热度很高的新IP如Chiikawa、哪吒。这些IP本身就有着十分庞大的粉丝群体,为联名产品打开销售路径提供了基础,之前名创优品和Chiikawa联名在上海开设的快闪店,单店10小时销售额就超过了268万元。
其次,如同卡牌一样,名创优品的产品大多属于情绪价大于使用价值的商品,这就大大提升了产品的溢价能力。有调查显示,名创优品带有IP属性的盲盒、潮玩类产品,比普通产品的定价提升了30%-100%。
在IP的加持之下,玩具、用品已经跳出了基础层面,这样即使价格要比同类产品更高一些,还是能够有效地吸引消费目光。
盲盒营销,
增强体验和情感的绝佳方式
IP为卡游提供了打动消费者的第一步,盲盒玩法就成为了进一步刺激了Z世代的年轻人。
卡游盲盒具体怎么玩?
一方面,卡游先用低价降低参与门槛,也更容易带来复购。在卡游的热销产品中,价格带集中在2元、5元和10元,用低价吸引尝鲜和购买。
另一方面,卡游对卡牌进行了稀缺度的划分,类似于泡泡玛特的隐藏款玩法,稀缺度越高的卡牌就越难抽中。卡游在稀缺度上加入工艺、编码等设计,进一步强化了卡牌的收藏属性。在二手平台上,稀有SP+限定编号的哪吒卡牌,标价一度达到了18.88万元/张,也让卡牌逐渐从基础的收藏变成了简单的投资。
横向对照泡泡玛特,也是将思路从产品转向了体验,最大化地满足用户所追求的情绪价值、设计感等。
从情绪价值的角度来说,“期待感”是核心吸引力、“不确定性”刺激着消费,拆盲盒时的快感甚至要高于获得产品。泡泡玛特通过设置隐藏款获得了高复购率,0.69%的隐藏款概率算是把饥饿营销玩到了极致。
吊足消费者胃口的同时,也让隐藏款的价值超过了产品本身,热门隐藏款更是一盒难求,但是在拆盒时的仪式感、未知感都延长了情绪体验,即便失望也有动力转化为二次复购。
对于年轻人而言,这种盲盒玩法,无疑带来了强大的情感刺激和消费动力,有利于激发好奇心和收集欲,还能提高复购率和参与感。
社群营销,
完成社交和情感的深度链接
在IP营销和盲盒营销提升卡牌的吸引力之后,社群营销则进一步推动了粉丝深度交互,作为当代年轻人的社交货币。只要你购买产品,就能收获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
拆盲盒和拆卡牌已经发展为了一门新的直播业态,在这里聚集了一水的“同好”,这项活动也让一个人的自嗨变成了一群人的狂欢。
直播拆卡火热的背后,其实也说明卡牌不仅仅是作为玩具存在,更像是一种身份标签来吸引同频的人。这一点在lululemon的社群营销上也有所体现,用社区联结强化用户归属感。
首先,lululemon会以运动健身的教练、达人作为KOL,门店团队人群作为KOC甚至是KOL,让他们承担起产品教育的关键作用。其次通过不断“约会”加深消费体验,利用瑜伽派对、夜跑活动等形成与lululemon品牌文化的深度链接。
再看卡游,线上直播拆卡成为了筛选消费人群的一种方式,在抽卡玩法和其他用户的带动下,很容易吸引更多人参与进来,比如卡游直播间常见“叠叠乐”“数小马”等玩法,一方面在拆卡的基础上增加了奖励机制,另一方面带来了更强的互动体验。
另外卡游在官方APP卡友圈中,构建了基于同一兴趣的社交社区,用户可以通过扫码验卡、对战排名等建立自己的社交资本。
无论是直播拆卡还是社交社区,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用户分享,“晒”卡成为了新的“凡尔赛文学”,“以卡会友”也能收获不少评论和点赞,社交裂变助力卡牌实现破圈传播。
在线下,卡游同样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卡牌社交场所和玩法,就像lululemon以自己门店作为社群的核心,通过线下活动来提升参与感和体验感,从而对品牌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一样。
有调查显示,目前卡牌店、快闪店已经成为新的社交场所,线下卡牌集市能够吸引数百人参加。在此趋势下,卡游利用文具店、旗舰店、桌游店等高效覆盖目标群体,以及提供了一个集换卡的场所。而且为了进一步促进消费和提升粘性,卡牌为不少的卡牌增加了竞技玩法,同时在全国范围内举办线下卡牌对战赛事。
现阶段卡牌已经超越了最初的纸质媒介,作为社交货币与用户产生更深的情感链接。在充分满足情感需求时,自然也就达成了吸引用户的目的。
结语
当“情感需求”超过“功能需求”,一场由Z世代主导的革命正在重构消费规则,火爆的卡牌正是Z世代情感消费观的一个直观体现。他们更愿意为热爱付费、注重个人享受,从而获得情绪价值和精神支持,悦己需求也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卡牌这一极致细分的圈层让他们准确地找到了兴趣归属,也符合年轻人所追求的精准化、轻量化陪伴模式。而卡牌借助IP、盲盒、社交打出的营销“组合拳”,精准地切中了年轻人的情感命脉,成为了快速发展的关键。
当Z世代把卡牌成社交货币,全球消费市场的「新流行」正在被重新定义。
Morketing原创
已有0人收藏
+1已有0人点赞
+1转发
发表评论
请先注册/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