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元宇宙正当红,市场的迅速膨胀却也让投资者与品牌方感到迷茫。当下的元宇宙究竟能为我们带来怎样的实际意义?
整理 | Lily Ji
元宇宙正当红,市场的迅速膨胀却也让投资者与品牌方感到迷茫。当下的元宇宙究竟能为我们带来怎样的实际意义?
麦肯锡资深顾问郑香霖表示,元宇宙是一个面向所有人的创造体验空间,不同的人对他有着不同的想象与实践,但落实到市场层面,我们还是还可以回归到人货场,从产品迭代、广告创意和市场策略等方面,去实现元宇宙的商业价值。
12月30日,郑香霖先生莅临Morketing 2021灵眸大赏元宇宙场,他从Jon Radoff对元宇宙的定义谈起,分享了Meta、苹果、腾讯等当下主流科技游戏公司在元宇宙领域的所做的努力,也从市场角度分析了元宇宙未来的商业化发展方向。
01
元宇宙的3个关键词
百度最近做了一个元宇宙产品“希壤”,号称可以同时容纳十万人在线,希望五年内可以培养500万AI人才。网友们可以在线上参观“少林寺”,也可能碰见“变形金刚”。未来我们可能就不会以现在这种形式开会了,而是会采用同屏互动的模式进行。
关于元宇宙,我们会有很多场景,也会遇到很多问题,中国的理解和国外的理解又有点不一样。
什么是元宇宙?要怎么定义它?Jon Radoff提出了几个关键词,我认为可以给大家做参考。一是creative space,一个创造的空间;二是anyone,面向所有人;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craft experiences”,元宇宙的核心一定是体验。
之后我们可以提炼出元宇宙的核心内容,包括八大元素、六种技术与七个层面。
上面的图中包含元宇宙的八大元素,对我来说最为震撼的,是元宇宙可以产出文明。这个文明不是一个国家的文明,而是一个宇宙的文明,我们或许可以在一个元宇宙中创造多种文明。
关于元宇宙的六个核心技术:交互、游戏、人工智能、网络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等,大家应该也已经听到很多了,在这里我不做太多赘述。
而元宇宙的七个层面,也是由Jon Rodolf提出的,从简单的游戏体验到创造经济体系、脑机接口乃至架构新社会秩序,层层递进,许多做投资的朋友会用这个概念来描绘未来元宇宙的可能性。
02
元宇宙的多元想象与实践
很多大的游戏、科技公司都开始发行与元宇宙相关的股票,开始涉足这个产业。这是今年7月份的map,其中有许多大家耳熟能详的公司,腾讯和华为也在其中,我圈出来的这些公司,都可能是我们未来的合作伙伴。
那么这些公司目前都在元宇宙领域做了哪些探索呢?
大家有没有玩过 “ROBLOX”?这个针对5-24岁人群的年轻向游戏,是目前相当接近元宇宙的一个平台。它可以容纳700万个在小程序,允许多人在线游戏创作平台,里面的角色都是类似乐高的模型。
目前这个平台已经创造了接近两千万个版本的游戏,创作者们在平台上发布自己的小游戏,其他玩家可以花钱充值“Robux”虚拟货币(R 币)购买这些内容,而官方则会把虚拟交易收入的一部分给创作者,实际上形成了一个小型经济系统。
再就是“Meta”。我有幸登陆过Meta的网站,在其中开了一次元宇宙会议,其中一位演讲者就介绍了了Facebook更名为Meta的意义,还推出了Meta手套。戴了它之后,你甚至可以通过体感传感器,“有感觉的”拿起一个虚拟世界的杯子,他们的技术功能相当强大。
马化腾去年11月份提出“全真互联网”的概念,这就是腾讯未来的布局,他们会在游戏。社交媒体和人工智能相关领域进行发展,并让腾讯的自有IP之间达成一定的互动。
我的偶像英伟达,他们是一个技术能力很高的公司,则提出“Omniverse”的概念,他们建造了超级计算机Earth-2,作为智能虚拟现实助手,你可以在上面做很多模拟测试,实现很多功能。
而我们最熟悉的苹果,他们则认为元宇宙就是增强现实ARO,更加重视工具开发,较少提及概念性的内容。
中国人也有自己的元宇宙概念, 早在1990年的时候,钱学森先生就已经在提 VR了,他还提到过棱镜的概念。而刘慈欣则对VR行业产生了一些忧虑,他认为如果人类在进入太空文明之前先实现了高度拟真的VR世界,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
当然每个人的观点不同,这里我想表达的是,元宇宙是个有着无限潜力的领域,每个人心中都有他自己对于元宇宙的想象。
03
元宇宙应用发展的6个方向
最近我看到元宇宙的Marketing生态正在进步, AR和VR的体验效果在增强。从经验体验向MILES过渡,已经发展出可以多人参与的live互动等等。未来的发展方向可能会是以下六点。
首先是“AVATARS”,即一个人在元宇宙网络中只会有一个的电子化身(ID YOLO),由此未来的元宇宙可能会更接近现实世界,用户会有更强的代入感和责任感。
第二点是虚拟人,比如柳夜熙,他就有800多万粉丝,未来的美妆和偶像产业,都可以和虚拟人进行合作。
第三点是NFT,即非同质化通证/代币。比如Beeple的发行的NFT作品“Everydays”,就拍出了接近七千万美元的价格。
中国也有相当成功的NFT案例,比如麦当劳31周年在中国推出的NFT作品,一个虚拟魔方,就引起了很大的关注。当然他们不进行售卖,只赠送给员工和顾客,因为国内的条件,我们主要是将NFT当作艺术品,可以进行的市场行为比国外少很多。
第四点是Virtual Programming,举个例子,奢侈品牌Balenciaga去年9月份就推出了虚拟服装,还与FORTNITE进行合作,在自己的网站上推出了一个游戏让大家参与。
第五点是Extended Reality,之前因为疫情,伯克利大学就在虚拟世界里面举行了毕业典礼;最近两个月,还出现了在元宇宙里面举行的婚礼,整个场景美轮美奂,价格还比在现实中举办婚礼要便宜的多。
第六是MILEs,我们可以把演唱会、表演等等放在里面举行。比如Travis Scott的沉浸式演唱会,观众可以看到他们的舞台搭建的过程,演唱会当天歌者的虚拟形象则会变成一个巨人,在不同场景中穿梭,效果相当火爆。
总而言之,目前我看到元宇宙的市场还是相当有潜力的,有许多空白需要去填补。大家一边测试、学习,一边像抢头条一样争取发布最新奇有趣的内容,总之要比你的竞争对手更早、更快。
最后,我们过去学到的新零售相关的本领,可不可以在元宇宙中应用?我认为人货场理论其实完全适用于元宇宙的场景。“人”就是虚拟化身与NPC,货有真实也有虚拟,而场则可以自己搭建。
但同时,我们还需要进行迭代创新。在元宇宙时代,各个品牌都要开始尝试开发新的元宇宙产品,比如Gucci、Nike都开始制造虚拟鞋,以此将品牌带入这个新的注意力场域中,以获得更多的消费者关注与连结。
创造新的赛道也很重要,比如说最近大火的《鱿鱼游戏》,法国就有人立马推出了一个鱿鱼餐厅,抢占这个IP创造出的新市场。
与此同时,品牌的广告发布与市场策略也需要跟上元宇宙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广告场景可能会发生在元宇宙中,广告程序化、数字化程度也会提高;相应的,用户调研和市场策略的拟定也会更加数据化,可能与我们现在的认知大不相同。
最后,我们还需要新兴的复合型人才,我们需要虚拟设计师、游戏玩家,也需要更多有快速学习能力的Z世代参与进来。
所以我相信接下来,至少在明年之后,品牌营销人们肯定需要把元宇宙放在心里面,尽量去向未来的趋势靠拢,去开启一个新的时代。
Morketing原创,转载请联系作者
已有0人收藏
+1已有0人点赞
+1转发
发表评论
请先注册/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