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你是不是点开一个应用,要等十几秒才能进入?有时候还不小心被虚假的“关闭按钮”所中招下载恶意软件,以后这种情况将得到很大程度改善。
你是不是点开一个应用,要等十几秒才能进入?有时候还不小心被虚假的“关闭按钮”所中招下载恶意软件,以后这种情况将得到很大程度改善。
7月12日消息,Morketing了解到很多网友反映,在淘宝、支付宝、闲鱼、饿了么等众多阿里系APP上已经取消了开屏广告,应用点击即可秒开,这种感觉真是前所未有的畅快。
这是源于前阵子工信部对于互联网领域的一些乱象集中整治,用户反映强烈投诉较多的弹窗信息,很大一部分是集中在开屏广告上。
截至目前,主流的 APP已经完成整改,涉及的互联网企业多达 68 家,经过一段时间整改后,百度、阿里、腾讯、字节跳动、新浪微博、爱奇艺等68家头部互联网企业已按要求完成整改,但个别APP上依旧存在开屏广告现象。
2021年第二季度,开屏弹窗信息用户投诉举报数量环比下降50%,误导用户点击跳转第三方页面问题同比下降80%。
众所周知,移动互联网广告行业趋于成熟,自2014年以来,中国移动广告市场规模不断上升,在2018年突破3000亿元,在2019年达到4158.7亿元,将在2020年达到4144.9亿元。
在各大平台中,开屏广告是最常见的广告形式之一,也是很多品牌广告主所钟爱的,原因就是开屏广告的强曝光属性,并且覆盖面广,广告效果较佳。
但是在用户端上,对于APP的开屏广告行为,一直存在巨大的争议。原因是开屏广告的强曝光属性,意味着它强制每个用户必须观看,在一些高频的应用上,用户每天使用次数频繁,但开屏广告的时间越来越长,关闭按钮隐藏的越来越小,这就严重导致APP的用户体验不佳。
用户始终处于与开屏广告斗智斗勇的过程中,现在开屏广告发展的越来越猖獗,原先的明显的关闭按钮变得越来越“不明显”,甚至一些开屏广告直接诱导用户点击跳转其他平台,存在虚假微信“现金提现”等画面,会产生众多的用户隐私信息安全隐患。
其实广告法对于类似做法已有明文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在互联网页面以弹出等形式发布的广告,应当显著标明关闭标志,确保一键关闭。《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中也规定,不得以欺骗方式诱使用户点击广告内容。
对于很多互联网平台来说,广告是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通过广告变现的过程中,也要明白用户是一切收入来源的基石,在追求实现商业化的同时,也要注重用户产品体验和用户隐私,确保用户知情权得到落实,找到商业化与用户体验的平衡点。
Morketing原创,转载请联系作者
已有0人收藏
+1已有0人点赞
+1转发
发表评论
请先注册/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