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AI云拜年”在这个春节期间,彻底火出了圈。
“AI云拜年”在这个春节期间,彻底火出了圈。
为了减少疫情传播的风险,国家发出了“就地过年”的倡议,有近1亿人响应号召,虽然“就地过年”,但在网上的热闹丝毫不减。
很多网友在朋友圈中晒出了自己“第一支拜年舞蹈”,在微信视频号中,很多创作者以“AI云拜年”为话题进行打榜传播。
这原来是百度与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通过百度大脑开放平台,提供视频人脸融合技术,推出“AI 云拜年,舞福临门”活动。在春节期间很多互联网公司都会推出市场营销活动,这是与C端普通消费者联络感情的最佳时机,为何百度“AI云拜年”活动能够火出圈?
Morketing从以下四个方面,包括案例解析、参与主体、传播方式,以及背后百度AI战略进行解读。
百度“AI云拜年”项目
只需上传一张照片,
给你一段AI舞蹈拜年
任何一个刷屏的案例背后都是有迹可循的,它可以是有趣的、可定制的、无使用门槛的,百度“AI云拜年”的案例中也同样遵循此规律。
在活动界面上,用户只需要上传一张具有清晰五官的照片,选择男/女性别,只需要等待几秒钟,就可以形成专属的舞蹈拜年视频。
任何一个刷屏案例的最高难度,在如何引起用户的自发性传播?从百度“AI云拜年”的案例来看,百度很懂用户心理,用户上传的视频合成的拜年人物,都是经过了“过分美颜”,但仔细看又会发现每个人物的样貌是有相似程度的,并且配合的舞蹈也有很强的气氛,将这一段视频分享到家族群里面,对大部分人来说都不存在尴尬环节。
利用百度AI技术实现人人不同,人人可定制的祝福视频。另一个引起传播的点同样是用户心理,哪怕我们在老家过年,表达对家人的关爱也是非常含蓄的,并不会当面跳一支拜年的舞蹈,而AI所形成每一个独特的自己,客观上代表了我们自己,表达了对家里长辈的新年祝福。
KOL朋友圈传播
从KOL引爆到KOC主动传播
好的创意是传播案例形成刷屏的基础,“AI云拜年”之所以能在春节期间被广泛传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参与主体的带动。
Morketing了解到在春节期间,最开始的视频传播主体是在KOL端,在快手平台上,小阿giao(粉丝725.6w)发布“百度AI拜年舞,有点意思!快和我小阿giao一起,舞动新年!”的短视频,获得超过112.4万的播放量,1w+互动量,引发众多koc及用户跟风体验H5,并上传至快手。
快手与抖音达人“AI云拜年”舞蹈
在抖音平台上,有小阳同学(粉丝312w),高赫Regina,遇见呆晴等百万粉丝大V发布了AI拜年舞蹈之后,总播放超150w+,总互动量超1.4w+,三位颜值舞蹈类kol的视频发布,也引发众多koc及粉丝跟风上传AI拜年舞视频。
众多的KOL加入,不断为“AI云拜年”的活动注入新内容,从而推动活动在全网的传播,意见领袖都在玩的拜年活动,其粉丝客观上也受到了影响,这其中也会有部分KOC加入其中,他们或许没有多少粉丝,但可以影响身边的人群。
视频号中的传播
率先抢占视频号传播的主阵地
纵观此次百度“AI云拜年”短视频的传播,除了当下主流的抖音、快手平台,我们也注意到百度没有忽视微信视频号的流量阵地。
众所周知,视频号是微信2020年微信版本迭代中最重要的功能之一,视频号的内容可以触达到微信十几亿的用户。在用户粘性上,视频号的社交属性是最强的,你朋友正在玩的,或者给你推荐的,你必然会关注。
“AI云拜年”活动打榜排名
“AI云拜年”在视频号上的玩法,主要采取打榜的形式,打榜以为利用榜单的先后排名,参与用户不断的发动自身传播资源,达到排名的提升。
Morketing注意到,在参与活动的视频号KOL中,有下饭科技、白玉珊、Halo的小时候等博主,她们本身在微信体系内就有强大的私域流量粉丝基数,通过朋友圈分享、微信群转发,云拜年的玩法得到进一步传播出去,覆盖C端用户更广。
在视频号平台上,累计吸引了近百位自媒体参与打榜,总播放量超过287万,总互动量超过10万。此外,还有大量的社群传播的量,特别是KOL+KOC所积累的社群私域流量,力量也是相当大的。
回看在整个春节期间,百度“AI云拜年”的参与数据也是相当亮眼,活动上线当天,吸引超过50万网友参与,截止发稿前,总共有超过100万人次参与AI云拜年,在主要的外部平台累计播放量超过530万,总互动量也超过量12.6万。
“AI云拜年”背后的百度AI战略
Morketing观察到引起百度“AI云拜年”刷屏传播,一个很重要的关键点是采用视频的表达形式。之前,人民日报有做过一个《穿上军装》的H5互动,当时是一种静态的图片技术,用户需要上传一张照片,可以生成穿上军装的模样。
相比之下,动态的AI视频技术,用户更容易感知平台方的技术实力。AI换脸的技术源于不久前百度大脑开放平台宣布上线视频人脸融合产品,这意味着用户可以通过这项技术,进行人脸的定制化,从而达到可以非常接近真实用户的虚拟人脸图。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虚拟的网络主播,利用这些虚拟的人物形象进行新闻、产品播报,但用户常常一眼就看出这是一名“假主播”,无法真实的代入场景中。
百度视频人脸融合产品
在广告行业、娱乐产业等领域,视频虚拟人脸是存在一些问题的,比如技术门槛过高,导致很多企业望而却步;会有一定的头像侵权风险;虚拟主播的头像观赏性不高,人物面部僵硬等现象。
据了解,针对这些视频人脸使用上实际存在的问题,百度视频人脸产品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解决。
1、降低技术门槛,企业仅仅需要一张照片,就可以自动生成视频级别的人物形象。
2、根据百度大脑的官网信息显示,该产品可生成不同种族、年龄、性别、五官风格、肤色等的虚拟人物形象,这样的专属IP虚拟形象,很好的规避了侵权风险。
3、在解决虚拟主播脸部观感僵硬的问题上,百度大脑视频人脸融合产品通过生成模型实现对于任意人脸的全方面编辑,涵盖身份、姿态、表情、光照、妆容等维度来解决。
视频人脸融合产品在百度“AI云拜年”的活动中得以使用,其实是百度AI战略中的一个缩影。这次百度将AI技术应用于拜年的仪式之中,等于是高深的AI技术在C端用户市场的一次告捷,并且获得了不错的传播效果。
结语
综合来看,百度播种AI领域,进入2021年,已经开始有越来越多的收获。让普通人也能感受到AI智慧能力,这一次的百度“AI云拜年”活动,就是一次很好的普及教育案例。
借着今年春节原地过年的特殊场景,百度使用AI技术与舞蹈拜年的创意相结合,主流媒体背书+符合主旋律+换脸形式新颖,传播上也比较给力。
百度“AI云拜年”的视频,在家庭的微信群里、在视频号的流量池中、KOL和KOC的创作中,云拜年视频得以破圈传播,最终用户对百度积极探索的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价值更认同。
Morketing原创,转载请联系作者
已有0人收藏
+1已有0人点赞
+1转发
发表评论
请先注册/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