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滑动组件
// 滑动组件
趋势TREND

完美关系斩获20亿话题度,黄轩如何成为品牌与剧集的营销纽带? |《娱大》文娱营销07期

Yang  · 2020-03-10 11:20

【摘要】 对于品牌主来说,在进行剧集植入时做好对剧集的定位、与剧中人物的适配度、与剧情的融合程度,这些都会影响到对观众对品牌的好感度。

“你刚回来就找好房子了”

“虽然我人在国外,但我可以在网上VR实景看房。”

 

随后镜头给到手机屏幕,“贝壳找房”四个大字在画面中足足停留了5秒钟。最近热播剧集《完美关系》中,贝壳找房的这段植入引发了网友热议。有轩缘(黄轩粉丝)前往@贝壳找房官博下留言:“每次出现贝壳秒懂,代言人超帅~”


微信图片_20200306120257.png


显然,这是一次品牌、剧集与角色三方面的营销联动,黄轩既是贝壳找房的代言人,又在《完美关系》中扮演“卫哲”这个角色。对此,贝壳找房主题营销负责人张师齐则向Morketing旗下文娱媒体品牌《娱大》表示,“剧集中的核心植入都有黄轩的出场,包括(产品)使用,口播,露出等。”而这样的植入形式对于品牌来说,不但能在剧集中做品牌广告,又能让参演主角直接以代言人身份“带货”,无疑是件一举两得的事情。

 

跟着代言人选剧?品牌挑剧3大标准

 

经娱大整理发现,剧集参演明星带代言产品进组这样的营销方式已“由来已久”。这似乎在某种层面上证明了这种营销模式相比过去的单纯大批量的植入产生了更好的效果,受众的接受度也更高,因此,可以发现在近两年中呈现“井喷之势”,跟着代言人“选剧”也成为品牌主们进行植入时的策略之一。

 

植入的品类也已逐渐从最初的服饰、饮料、化妆品扩展到电商或是找房平台。


微信截图_20200310111917.png


此外,大概率由于都市职场剧类似于现实生活中的平行时空,都市情感剧进行植入时更能使观众产生相应的投射心理,沉浸感也比古装剧更强,这也是大多数品牌最终选择在都市情感类剧集中植入的原因。


在张师齐看来,品牌进行剧集植入时有3大标准。


第一, 剧集与品牌的受众吻合度较高可以加强彼此的赋能作用。《完美关系》为都市职场为题材,据云合数据显示,《完美关系》的用户观看画像的平均年龄在27岁左右,贝壳找房的受众年龄在20-35岁左右,两者的受众群体大致吻合,这就意味着选择植入该剧,品牌的精准触达率自然会更高。

 

第二,品牌与剧集传达的价值观相一致。贝壳找房想要传递“漂泊的都市人对安稳堡垒的向往”的寓意,正好与《完美关系》中,刚归国的裴瑜、换房子的林先生这些在陌生城市打拼的年轻人形象不谋而合。其次,初到异地总需要先寻找住所,而贝壳找房新出的产品功能“VR全景看房”也能满足剧中人物的需求。当品牌寓意与剧中人物理想衔接的情况下,植入的过程则更“潜移默化”。

 

第三,剧集的话题讨论度较高。职场剧是2019年末2020年初的流行类型,飞行员、律师、医生、中介等现实中的职业备受剧集市场关注,《完美关系》则聚焦公关类题材,剧情中涉及到的“公众人物危机公关”事件也是现实生活中大众的关注点。此外像#斯黛拉与崔英俊#、#江达琳人设#这类“狗血”话题也能够激发受众讨论,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品牌实行热度反哺。

 

参演明星代言进组,有哪些优势?

 

除了这些剧集与品牌相结合带来的优势,参演明星带着代言进组,同样会带来额外的优势。

 

在《黄金瞳》中,张艺兴拿着纯甄酸奶说:“比起尔虞我诈,纯真一点”;《全职高手》中的电竞“全明星赛”冠名商是苏宁易购;olay在肖战主演的《陈情令》中进行了创意中插,“olay和你一起发光,白过姑苏小白兔”,不断尝试将品牌理念与剧情深度结合。

微信图片_20200306120032.jpg


到了《完美关系》中,据张师齐介绍,贝壳找房在植入时主要展现找房大平台的品牌定位、具体APP功能以及“VR看房”的产品功能,通过场景营销来影响用户。例如,刚刚回国的裴瑜邀请卫哲去家中做客,当卫哲惊讶于刚回国如何找到的房子时,裴瑜自然而来引出“VR实景看房”的贝壳找房。不少网友在看完剧集后说,只要在剧中涉及到找房的环节,必是贝壳找房的“用武之地”。

 

此外,品牌的代言人是黄轩,黄轩又恰好是剧集的主演,当主演从自身出发介绍品牌的功能性时,一方面,可以加深代言人和品牌之间的联系,强化代言人身上的品牌标签;另一方面,通过代言人和剧集的联系,强化品牌和影视剧IP的契合度。

 

品牌凭借这样的营销策略促使品牌与剧集人物产生了更紧密的关联,利用明星代言人与角色的绑定进行产品植入,更能使观众加深对品牌的印象。

 

此外,贝壳找房在微博等社交平台将剧中黄轩与品牌的互动制成“短视频”的形式,与艺人粉丝实现剧外的互动,也有利于增强用户粘性。


结语

 

在用户对于内容消费体验的要求不断升高的当下,剧集中的广告植入过于密集或者“无脑重复”都会让用户产生反感,进而弃剧或者对品牌的好感度下滑,例如去年《带着爸爸去留学》被观众吐槽为“带着广告去留学”、《少年派》则被吐槽为“广告派”。

 

因而,对于品牌主来说,在进行剧集植入时做好对剧集的定位、与剧中人物的适配度、与剧情的融合程度,这些都会影响到对观众对品牌的好感度。假若想要收获更多“观众缘”,可以利用代言人与角色的绑定进行自然植入,发挥代言人的“营销纽带”作用。

转载联系原作者

已有0人收藏

+1

已有0人点赞

+1

发表评论

请先后参与评论

已有0

转发

入驻
机构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