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众多本土品牌中,格力电器绝对是特立独行的存在。与其他公司大量投入广告相比,格力极为低调,而在自主技术研发方面投入很大。格力电器是因何而成长起来的?在这样一个互联网时代,格力电器是否会“落伍”?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Morketing记者走访位于珠海的格力电器集团总部,围绕格力电器的经营管理,以及格力品牌的塑造,与董明珠进行了一番交谈,并总结出理解格力电器的关键词。
谈及格力电器的战略规划,董明珠着重强调实体经济的重要性,认为没有制造业的支撑,互联网形同虚设。目前格力生产的高端数控机床,需要几百万元之多。高精度的设备、适合的材料,都需要有重资产投入,踏踏实实搞制造,才能做出来。
互联网对董明珠来说,是另一种工具。这是她一贯的思路。当年“2014经济人物”活动现场,董明珠就表示过:“任何一样商品,想要做大还是要根植工厂。格力先做工厂,然后找马云做互联网。”
近日,在与京东合作一年多之后,格力电器又与阿里巴巴达成合作,签署了百亿级的战略合作协议,目标为2018年格力全品类产品在天猫平台成交100亿元。
虽然董明珠是销售出身,从业务经理做到经营部部长乃至现在的董事长、总裁,但她格外看重技术对于一家企业的意义,主张“自主研发”,因为“技术是需要不断创新、不断升级的,而买来的技术不会是核心科技。”
2012年底,格力开始布局智能装备,2013年1月成立自动化设备制造部,开始一步步涉足智能设备的自主研发。在董明珠看来,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企业才能实现对消费者的责任,给消费者带来根本性的转变,乃至在国际上展现中国的风范。
为避免误读,Morketing原汁原味地呈现采访实录如下:
记者:过去5年是中国制造重要的5年,各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请您总结一下格力在过去5年的发展,较5年前发生了哪些变化?
董明珠:5年来,在供给侧改革的推动下,很多企业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责任,认识到企业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盈利工具,而是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大国风范的一分子,这是很大的进步。过去我们中国制造是低质低价的代名词,但是现在,中国制造低质低价这个帽子基本上已经摘除了。
拿格力来说,自主创新让我们在空调领域有了自己的话语权,我们可以跟别人认真去讨论技术,过去我们只是跟随别人,买别人的压缩机,买别人的电器,没有掌握核心技术,所以很难真的实现对消费者的负责,对中国制造负责。现在不一样了,格力从产品生产到企业文化,完成了一个从跟随到创造的巨大改变,我们实实在在地实现了转型。
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被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创新是格力的成长基因,而今天,格力已经是行业的领跑者,怎么理解格力的创新文化?
董明珠:近年来,我们一直强调创新,但是如何真正实现创新,我觉得大家还没有太深刻的理解。总书记曾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当时从国外连夜打电话过来,让员工第二天把这句话上墙。这句话对我们来讲是很大的鼓舞,让我们对企业发展有了重新认识。过去我们总讲规模要做多大,出口量要有多大,但是含金量要有多少呢?这是实体企业应该去思考的一个问题,这也要求我们这些制造企业应该脚踏实地从基础做起。
这5年来,我们在定战略规划的时候一直有一个认识,那就是不能仅仅停留在格力空调是世界老大的水平上,而要想着怎么用更多更新的技术去做出更好的产品,比如光伏空调,解决了低碳环保的问题,这是对行业对环境的巨大贡献。现在格力空调有了16项国际领先的技术,通过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这才是价值所在。
我们非常冷静,知道自己要什么。所以在空调主业之外,我认为格力还可以延伸更多的产业,比如智能装备、数控机床等领域。在数控机床领域,我们完全可以拿钱到国外买一个技术回来,但买来的技术没有通过吸收和创造,很难掌握它,暂时买来了也不意味着就真正拥有了。再说,也不可能永远都去买。因此,我们选择了挑战自我的战略,到现在已经小有成绩,这是让我们很自豪的事。除了数控机床,机器人的核心部件也都是格力自主研发。我们希望用我们的创造改变世界,让人们都能用上更好的产品,这就是格力的使命。
打造世界上最好的产品去服务全世界,这个梦想是很远大的。有人曾对我说,董明珠你们做得已经够好了,成了行业的领跑者,你还有激情吗?我说有,全世界70亿人,并不是每个人都用上了格力空调,也并不是每个人都享受到了技术升级带来的变化,比如产品更环保低碳,比如更舒适便捷,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奋斗过程。
记者:去年7月份,您在第二届中国制造高峰论坛上提出格力要进行多元化转型。格力这一年转型进行的如何?它还面临哪些挑战?
董明珠:挑战无论什么时候都是存在的。我认为我们真正要挑战的是自己,要不断打破自己,所以挑战无时无刻都在,因为不断挑战自己,格力进军了模具行业,进军了智能装备行业。这些行业的前景会逐步显现。相比做产品,做智能装备挑战更大,我们需要学习,也很注重互通有无,我们和ABB等企业在技术上实现互通,我认为,格力的转型要有一种共赢的思想,这是它成为一个国际化企业必不可少的一步。
记者:去年以来,格力在人才培育方面也有很多新动作,比如说员工涨薪,建房福利等。您认为该如何培育和留住人才?
董明珠:人才不是靠加薪留住的,而是应该和员工一起分享企业的发展成果。所以我们更需要企业文化建设,就像企业永远追求技术进步一样,企业也需要永远拥有创新动力和创新文化,让更多人年轻人有施展才华的平台。在创新时代,政府部门应该以最大的努力去营造好的营商环境,营造好的人才成长环境,这也是对企业最好的保护。因为相比发补贴、奖金,对于创新型企业来说,健康公平的发展环境才是更重要的。格力有上万人的技术队伍,到格力恶性挖人的事件时有发生,我一直在想,国家应该出台一些制度或措施保护创新企业。
记者:在您看来,中国品牌代表着什么?
董明珠:过去是“低质低价”。现在随着更多企业的崛起,品牌意识越来越重要。但品牌并非是用数量堆积起来的,一个好的品牌,是要让它的用户感受到尊重,这才是品牌的内涵。
本文转载自『Morketing』,作者:Morketing,Morketing经授权发布,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版权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已有1人收藏
+1已有1人点赞
+1转发
发表评论
请先注册/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