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tflix新剧《后翼弃兵》的火爆程度赶上了去年CBS的剧《致命女人》,在没有“杀老公”这样的噱头下,《后翼弃兵》凭借冷门的“国际象棋”,和几乎没有感情线的剧情,成功打造了现象级“爆款”剧。事实上,在此之前Netflix以一部同样聚焦于女性题材的《艾米丽闯巴黎》给第四季度剧集开了个好头,自2020年10月2日开播至今,它在网飞点击量排行榜上多次登上榜首,在全球各地区点击量排行榜上都进入了TOP3,而且整整一个月在全球各地区都持续霸榜,没离开过TOP3位置。在全球范围内,各路流媒体都展现出对“她”剧集的重视,如何打出新意的内容,网飞给出了示范。后翼弃兵,是国际象棋中的一个术语,大意是在开局故意牺牲自己的棋子“兵”,而后换取棋局上的主动地位,是一种以牺牲换取胜利的战略。因为片名对观众不友好,有的网站将剧名译为《女王的棋局》。不过,从剧情上来看,《后翼弃兵》当属最恰当的翻译。女主角贝丝因车祸沦为孤儿,寄居在孤儿院里。母亲车祸前,对她说的最后的一句话是:“闭上眼睛。”因此,八岁的她心中埋下了“恨”和孤立,日后演变成她的“心魔”。在地下室里,她和修理工学会了下象棋。孤儿院里每天会为情绪波动的孩子发镇定剂,被孩子们称作绿色的“维生素”。贝丝将“维生素”积攒起来,在一个夜里全部吃掉,她就会产生幻觉,在天花板上看见棋局,她就这样学会越来越多的技巧,很快修理工已经不是她的对手。贝丝第一次输,是在全美象棋锦标赛上,她的对手,在赛前看出了她过往棋局的漏洞,并提醒她,不要太在意自己的“兵”。而贝丝总是以疯狂进攻换取胜利,所以她最在意的就是“兵”。最后她输掉了比赛;第二次输,是输给剧中的俄罗斯顶级棋手。剧中的说法是俄罗斯人下棋,总是互相帮忙,互相出主意,而美国人则是独来独往的。——剧本上给贝丝这两个对手的设定,人物弧光似乎在向放弃进攻性,学会合作,放下仇恨的成长方向引导。事实上,剧情也是这样做的。贝丝因参加修理工的葬礼,重新回到孤儿院,发现修理工一直以来对她的关注,那是她心里最重要的羁绊,她从来不是一个人;在俄罗斯比赛期间,所有输给她的美国棋手聚在一起,帮她备战。——典型的好莱坞式结局。但《后翼弃兵》不止于此,贝丝赢得了所有人,受到追捧,但她第一时刻的选择是,避开纷扰,独自走到俄罗斯的街头,和普通人下棋。下棋是她的自我选择,完成自己,是这部女性题材作品的主题。
网飞第四季度打头阵的一部剧同样是女性题材——《艾米丽在巴黎》。可以说,在“Me too”运动过后,对女性的“贬低”成了一道高压线。正常的“调侃“成了“贬低”,将女性高高供起成了“政治正确”。
《艾米丽在巴黎》中,作为艾米丽的美国人代表了一种“政治正确”。虽然整个剧充斥着满屏的刻板印象:成天翻白眼、迟到偷懒、毒舌刻薄的法国人;总是乐观积极、友善敬业的美国人。法国网站AlloCiné的评分,满分5分只拿到2.9分,但是在奈飞上却登上了“法国今日热剧TOP10”榜单第2名,被推荐指数高达98%。
该剧亮点是剧作借由两种漫画式的夸张对立,对“Me too”运动进行了讨论,法国人指出,在我们这里,这个运动被叫做“抓出那个猪”。艾米丽认为在宣传片中展现男性对于女性外貌身材的崇拜,是将女性物化的表现,会产生争议。而法国一方则认为:我们对于男女关系的认识并不这么肤浅,男性被女性魅力所征服,是正常且健康的。剧作中只是提出了问题,没有给出答案。到了《后翼弃兵》价值观上整体比前一部《艾米丽闯巴黎》有了提升,虽然两部剧都有主角光环加持下,对“大女主”主义的意淫问题,但两部剧又都在某种程度上反对了“政治正确”:更多的把女性作为一个人看待,而不是男性的对立面看待。比如,《后翼弃兵》中,贝丝最后赢得比赛,还是靠了自己。俄罗斯人并没有按照预想的下棋,旁人对于贝丝的帮助和善心毫无作用,就在贝丝快要输掉比赛的时候,她抬头看见了天花板,她并没有嗑药,但她看到了棋局。她赢得比赛,靠得是她在孤儿院里的孤独。她学会了用后翼弃兵这一招,也放下了仇恨,但她不一定,要有一个作为一个女性剧集“政治正确”的结局——拥有爱人,然后结婚。不得不说,女性主义题材聚焦的扎堆,是“Me too”运动的效应。在这一次“女性主义”觉醒,浪潮过后,网飞作为引领潮流的流媒体,将目光投射到了这个题材上,并试图对其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和价值观上的升级。除了精准制造女性题材的话题度,无论是《后翼弃兵》还是《艾米丽在巴黎》都在尽力追求一种电影感,和制作上的精致。尤其《后翼弃兵》,“天才”的设定和“国际象棋”的引入给整体拍摄增加了难度。因为天才,总是不断的赢,很容易缺少看头。而“国际象棋”的招式对普通观众来说,又是陌生的。但所有重点戏份又都是在棋盘上完成的。创作者用了旁人讲述,设计主角细节表情,调度镜头语言,省略不必要陈述,剧作节奏把控等技巧,让一次一次对局,有个新的花样。反观国内,今年从现实主义题材中吸引眼球的女性角色到愈发类型化的女性题材剧集,“女性”作为关键字频频出现在热搜榜上。而极具话题性的两性情感、职场竞争、原生家庭等问题,也多在影视作品中以女性视角出发而进行刻画。无论是如话题度双丰收的《二十不惑》《三十而已》,还是像《下一站是幸福》《摩天大楼》等聚焦亲密关系的剧集作品,似乎都因其聚焦于女性题材而“走红”。时间行至本年度Q3,除已经热播的作品外仍有大量女性题材剧待播。从大的舆论环境来看,与女性息息相关的话题和新闻频上热搜,从侧面反映了广大女性自我意识的崛起;然而,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还存在着两性之间权力争夺的拉扯,甚至是女性社会地位、职场机遇、婚育自主等重要问题所直面的新挑战。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女性普遍寻求“独立女性”角色的情感寄托需求旺盛;与此同时,极致化矛盾冲突的影视桥段,也给更多看客带来了“看爽剧,看剧爽”的体验。网飞率先以高质量剧集拉开这块题材的争夺序幕,作为坚定的内容投入者,Netflix最开始全部是授权内容,近年来不断加强内容自制,2019年Q4起Netflix已经有超过50%的现金花在原创内容上。Netflix也表示,未来会主要以原创内容为主,逐步朝这个最终的商业模式转变。今年10月29日Netflix开始为其美国订阅用户提高价格,标准计划的新价格上涨了1美元(从每月13美元),而新的高级套餐价格则上涨了2美元(从每月16美元)。在Netflix 2020年Q3电话会议上,关于涨价,Netflix首席运营官&首席产品官Greg Peters就曾表示,Netflix所采用的核心模型是“是拿用户每个月付的钱,尽可能精明地将其进行投资,并生产令人叹为观止的故事和内容”。
同样的理念,在国内的流媒体市场也有初现。如迷雾剧场的剧集、《三十而已》,某种程度上已经在向奈飞式的精品剧集靠拢,并且在商业变现层面带来更多正向效应:据爱奇艺官方数据显示,迷雾剧场吸引了超过 6800 万会员追剧,同时在中国社交平台创造了超过460个热搜话题,剧集豆瓣均分超8分;而据腾讯视频披露的数据,《三十而已》一部剧为腾讯视频带来超过 3 亿会员收入。11月6日,爱奇艺官方宣布称,将于11月13日起对黄金VIP会员订阅服务费用进行调整,调整后定价共分六档:连续包月、月卡、连续包季、季卡、连续包年、年卡价格分别为:19元、25元、58元、68元、218元和248元。这是自中国视频网站推出会员服务九年来,首次对基础会员订阅价格做出调整。而爱奇艺回应会员价格涨价的回应与网飞如出一辙:我们审慎考量了市场环境变化、平台发展需求和创造用户价值等多方面因素,做出了当前价格调整的举措。我们希望能够为用户创造更多优质、创新的内容和更好的服务体验,促进产业的持续发展。为我们的用户提供更多价值、为内容创作者构建更健康的产业生态。*部分资料图片来源于网络
发表评论
请先注册/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