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转载自『Morketing』,作者:Morketing,Morketing经授权发布,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版权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从共享专车滴滴,到共享单车摩拜,再到共享充电宝的各种电,它们都和出行有关,且都搭乘了移动互联网这股风,顺带在全国大街小巷风靡了一把!
那么,是不是扣上“共享”两个字的所有商业逻辑都注定被瞬间化为神奇风口呢?
这一次,共享充电宝似乎走得不太顺,对它的商业模式和变现方式都存在众多质疑,以至于对共享充电宝是不是一桩生意?市场存在各种声音。
从2016年中开始,在北上广深等大型城市中的一些大型商场、餐厅门口、车站、机场等公关场所开始出现一台台租赁机,提供租借充电宝服务,那么,具体这些充电宝是如何共享的?
从操作流程来看,共享充电宝的借取流程大致可以分为四步:扫码——注册——付款——借出;缴费方式:扫码付费,一般为前0.5-1小时免费,此后每小时收费1元;归还方式:类似于共享单车,用户可以在公众号平台上根据充电宝的GPS定位,就近归还。
目前,在市场上的主流共享充电宝都是按照以上方式进行操作租借的,充电宝的技术原理跟自动售卖机差不多,是相对比较成熟的技术。每家企业只是利用使用场景的不同来进行差异化,但产品技术和模式都是类似的。
目前入局的共享充电宝企业有20多家创业公司,主要的区别就是使用的场景和共享方式,有三种主流的使用场景:
一是移动模式下的移动共享,代表是“来电科技”,主攻大场景;人和充电设备都是可以移动的,比如从A地借充电宝到B地还,主攻大场景大设备,包括商场、高铁、火车站、机场、景点、医院等人流量大的地方,一台单机设备可放几十个充电宝。
二是固定场景下的移动共享,代表是“街电科技”,主攻小场景;人在A点附近活动时,有借充电宝的需求,可以从一个没那么大的机柜里付押金后借出。主攻小型柜台,场景包括餐厅、咖啡馆、酒吧等,一般单柜有6个或12个充电宝。
三是固定场景下的固定共享,代表是“小电”,主打的是每一张桌面;线机一体,桌面上有共享充电宝时,不需要交付押金,扫码付费后就可以直接充电。
也正是“来电科技”、“街电”和“小电”这三家企业近期分别获得第一轮融资,金额都已接近或冲破亿元。
相比日益金贵的线上流量,这种瞄准线下流量入口的更受到资本青睐。而共享充电宝之所以一夜之间出现在公众视野,也正是这轮资本市场对其疯狂的押注。
据公开数据统计,从3月31日到4月15日,15天时间,5笔融资,超20家机构入局,融资金额逼近3亿元。同时,有投资人透露,至少还有数个新玩家在入场。不完全统计显示,IDG、红点中国、腾讯、金沙江创投、元璟资本和知名个人天使投资人王刚等都已投资了共享充电宝类型的创业公司。
其中,近日才获悉,在1月份,同一赛道的小斑充电获得了领汇资本的1500万人民币天使轮投资。4月15日,移动电源租赁公司充充宣布获高飞创投、连一资本、天杰实业联合投资的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
4月10日,智能共享充电宝公司“小电”宣布已完成近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投资方中腾讯赫然在列。此次的A轮融资距“小电”在3月底获得千万级天使轮融资仅仅过去了十天。正以“侵权”状告“街电”等竞争对手的来电科技也于几天前完成高达2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公司创始人更是豪言要在“三个月花光1个亿”。
除此之外,有海翼作为母公司背景的“街电”以及新进企业如“HI电”、“魔宝电源”等一众共享充电宝企业在近一个月的时间内相继获得了少则数百万,多则上亿元的投资。
值得注意的是,BAT三巨头中的两家已经开始入局。
先是腾讯成为“小电”的战略投资方,据悉腾讯是由金沙江创投创始人朱啸虎介绍迅速入局。
“来电科技”也已和蚂蚁金服达成战略合作,推出信用免押金服务。用户可在其自助租借网点,凭借芝麻信用积分即可免押金租借充电宝。
俗话说,90%的人看好的生意都不是好生意。而好的生意刚开始其他人是看不出名堂的,所以,好生意的刚开始都是比较艰难的。
究竟共享充电宝是不是一桩好生意,有人看好、有人看衰。
一、看好:
根据权威数据,2016年我国共享经济市场交易额约为34520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参与总人数达6亿人,比上年增加1亿人左右。“共享+”,只要是共享,就会有关注。在滴滴、摩拜这些“前辈”共享案例中,烧了几十亿虽还没收回成本,但它们的估值已是百亿,且用户习惯培养起来了。
共享理念已经拥有了广泛的用户基础。
同时,2017年全球移动设备用户数接近50亿,中国已经超过13亿,每天大概有10亿多次充电行为,有1亿多次充电行为在家里办公室以外,国内存量的充电宝有20多亿。
“手机功能不断增加,智能机电池续航能力却有限,充电是一件高频刚需的事情。”元璟资本合伙人陈洪亮认为。
来电科技创始人袁炳松认为:“首先,人们已经进入简单出行时期,不会带银行卡和钱包,更不会带充电宝!其次,充电宝100元的成本远低于一辆300元共享单车。同时,因为使用场景在半公共场所,甚至是商家店铺里面,自然损耗程度较低,维护费用低。最后,共享充电宝行业受到的政策影响较小,甚至还可以帮助政府解决充电宝未来扔给谁的问题。
从以上市场、创业公司和资本市场的观点,看似共享充电宝是一个市场潜力巨大、解决用户痛点的大好行业!先不急,任何事物都必须看到其两面性。
二、看衰:
首先,是真的刚需吗?作为智能手机时代的衍生品,在智能手机刚刚兴起时,普遍存在电池容量小、功耗优化差导致手机续航低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加之充电速度慢,所以充电宝所提供的移动充电就成了用户第一选择。
但如今随着智能手机的日益成熟,大容量、续航优化,配合“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快充的普及,充电宝似乎并不是用户必不可少的需求。并且伴随着石墨烯电池和无线充电的成熟,未来充电宝的市场势必会被进一步挤压,甚至被直接取代。
更何况,租借前先“扫一扫”。试想如果用户手机已经没电了,还怎么在租赁机前扫一扫租借?这就很尴尬了。
其次,使用安全是一个巨大隐患,先不说充电宝自燃、爆炸带来的人身安全,虽然厂家力挺自己产品获得了多少专利,确保安全,不过在长时间的高强度的使用情况下还能很好的保证安全吗?
同时,充电宝是需要连接到手机的,在当下移动支付遍地开花的年代,手机几乎已经成为了我们的钱包,如果共享充电宝出现目前共享单车灰产横行的现象,被心存不轨的人留下交叉传播“病毒”,普通用户连接手机之后财产和隐私也会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最后,目前来看,现阶段共享充电宝的盈利模式主要有三个方向:一是充电宝本身租赁费用;二是押金;三是屏幕和充电宝承载的广告收入。
盈利模式单一,单拿广告收入为例,广告收益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在共享充电宝创业者眼中,广告收入是未来重要的现金流之一,但它的价值和收益是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的。以机柜式为例,这和线下的分众传媒等媒体的差异性并不大,竞争同样很激烈。
另外,在共享租赁这个行当,一开始就注定是资本主导型(依赖型)项目。这意味着,这些玩家从一开始就注定要经历N轮融资才能完成最初规划。
钱用各种各样的形式(补贴、铺设硬件)花出去了,怎么挣回来、多久挣回来?无人能给出时间点。
本文转载自『Morketing』,作者:Morketing,Morketing经授权发布,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版权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已有0人收藏
+1已有0人点赞
+1转发
发表评论
请先注册/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