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转载自『Morketing』,作者:Morketing,Morketing经授权发布,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版权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比起那些半路倒戈的“人工智能”派,搜狗的CEO王小川一直是坚定的人工智能技术支持者。今年3月,在AlphaGO与李世石对弈之初,就预测到”在封闭环境里,一定是机器战胜人类”。
随后在今年4月,搜狗又出资 1.8 亿元与清华大学联合成立天工智能计算研究院,致力于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技术研究,这些研究成果也会应用于搜狗的新产品中。
对搜狗了解不深的人常会这样问王小川:搜狗这是要转型做人工智能了吗?
而他的回答是“搜索本身就是一种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建立在大数据、云计算和机器学习的基础之上,搜索引擎天生就是在这三个领域里面最核心的技术载体。换句话说,王小川认为搜狗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是一个顺理成章的结果,这个回答一如他之前为AlphaGO站台时的坚定。
那么笃信人工智能的搜狗,究竟打算做什么?
新声音
就在上周五,搜狗在北京举行了2016搜狗Core Partner大会,被视作搜狗向核心伙伴和外界发声的最重要场合。多年来,许多人对于搜狗的印象还停留在输入法、搜索引擎和浏览器等产品上。而现在,搜狗希望它的用户和合作伙伴能够对搜狗和未来有一个新的认识:
首先,王小川解释了人工智能与搜狗的未来。他提到搜狗目前在搜索和输入法上依靠人工智能达成的效果:在搜索部分,搜狗正在努力将搜索引擎由“关键词”系统变为“问答”系统。而在输入法部分,除了强调已经实现的云计算和语音输入,搜狗还展示了目前处于概念阶段的智能回复、快速分享等功能。
在王小川的眼中,搜索和输入法的未来将走向自动问答,其逻辑是前端的自然交互,与后端知识计算的高效结合,基础都是人工智能。搜狗的输入法和搜索引擎是这一理念的产品载体。
在Core Partner大会上,搜狗的CMO洪涛分享了搜狗目前取得的成绩:5.21亿的用户规模位居中国互联网公司第二;搜狗搜索和搜狗输入法渗透率分别达到了惊人的71.6%及97%。
与数据相对应的,是收入的不断增加。搜狗2015年营收接近40亿元,其中净利润超过7.3亿元。在互联网上市公司中,搜狗的广告营收及的净利润排名第四,仅次于BAT。
洪涛也特别提到,公司的注意力聚焦在两大核心产品上:搜狗搜索和与搜狗输入法。在搜索部分,搜狗不断打造差异化的产品矩阵,推出了微信、知乎、明医、英文、学术等不同的搜索内容。在输入法方面,则是不断优化用户的输入方式,包括语音、图片等智能识别。
而对合作伙伴来说,他们关注的是搜狗提出的更大的商业合作计划。搜狗联盟除了为合作伙伴提供的高额分成之后, 2017年将继续向移动倾斜,从技术支持和大数据两个层面,为其商业化合作伙伴提供“生态服务”。
搭车人工智能
五年前搜狗正式提出“三级火箭”的战略,通过产品之间不断阶梯式引流,最终将用户带到可以实现流量变现的搜索引擎上。其升级版是工具产品的服务化,在不同的场景下,提供给用户可能需求的信息,已经有了智能化的雏形。
而现在,无论是搜索引擎还是输入法,搜狗都更加强调人工智能的核心作用,通过自然交互和知识计算两部分,搜狗将自身的使命定义在“让表达和获取信息变得更简单”。
所谓自然交互就是让机器更懂人类的语言,不论是语音还是语义,从而做到自然的沟通,而知识计算则是其后端支持,让机器更智能,更加轻松的理解用户的意图。
过去,受限于技术瓶颈,在使用搜索引擎的时候要使用“关键字”,因为机器无法理解整句的问题。但在未来,70%的用户搜索请求应该直接给予答案,而不是让用户自己去做二次筛选。
Google在今年的I/O大会上推出了智能助手Google Assistant,表面是一款语音助手,其背后则是将搜索简化,通过google强大的搜索引擎直接为用户提供答案。这与微软的小娜,Facebook的聊天机器人异曲同工。搜狗也在做一样的事情,就是把搜索引擎从今天的“关键词”系统变成未来的“问答”系统。
而输入法也在向更智能的方向进化。在搜狗,语音和图片识别都已变成很重要的一部分,每日处理的语音达1.9亿次。但输入法的未来并不止于此。搜狗想让机器去理解用户想要表达的复杂意图,并给出答案。使用输入法时,恰恰也是用户将想法做出表达的场景,对其准确识别从而基于此给出可供使用的信息,从逻辑上是一脉相承的。
在搜狗的演示中,输入法能够根据用户输入的内容提供相关内容的搜索和展示,用户不需要切换程序便可实现各种内容和服务的快速分享;机器会根据对用户需求的判断,自动找寻到相关信息,甚至辅助对话中的决策,在交谈中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回复建议。
从单纯的提升输入效率,到读懂思维,当我们有一天习惯了这一切时,或许更能深切的感受到什么叫做“与机器合体”。
创造更大价值
与搜狗在技术上大笔投入相对应的,是技术对搜狗营收能力的强力助推。搜狗已经保持了数年的规模性增长,源源不断为搜狗的技术研发提供弹药。
根据最新财报显示,2016年第三季度搜狗营收达11.1亿元,移动搜索流量同比去年翻倍,贡献接近整体流量的3/4。在互联网上市公司的广告营收中,搜狗排名第四,仅次于BAT。
仅2016年,搜狗的合作伙伴分成将达到15亿元,这其中在移动端的分成收益将占到66%以上。为了让更多的合作伙伴赶上移动时代,搜狗用“更定制化的广告产品”、“丰厚的分成收益”和“内容资源共享”来带动向移动端的迁移。
而这还远远不够。搜狗更希望能把商业合作转化为更多的战略合作,在这时,产品研发中积累的技术成为了推动这一计划的核心。搜狗希望能从大数据和技术创新两方面展开。
2014年,搜狗成立了大数据研究院,利用云计算平台对超5亿用户产生的数据进行挖掘。提供给合作伙伴行业数据分析、消费者洞察、人群情景数据等。另一方面则是在产品技术创新上,将搜狗在输入法、搜索以及人工智能上的技术与合作伙伴结合,例如商店推荐引擎、语音识别、语音搜索、系统输入法、VR输入法等。据悉,三星和爱奇艺等厂商已经在一些项目中同搜狗展开合作。
当搜狗在人工智能的路上高速前行时,不少竞争对手也意识到了这一领域的重要性和发展空间。没有人会质疑,人工智能技术的价值,搜狗的坚持,同样也是众多科技公司共同的选择。
对于人工智能就竟能达到什么样的高度,没有人能给出确切的答案。在阿西莫夫所写的科幻小说《最后的问题》里,机器几乎能回答人类所有问题,甚至重建宇宙。而在现实中,我们要去思考的是如何以更实际的方法,落地人工智能的概念。正如搜狗在输入法和搜索中的探索一样,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或许正是人工智能技术的一条的正确轨迹。
本文转载自『Morketing』,作者:Morketing,Morketing经授权发布,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版权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已有0人收藏
+1已有0人点赞
+1转发
发表评论
请先注册/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