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TREND

Forever 21以8110万美元“贱卖”,快时尚品牌增速放缓

Rita Zeng  · 2020-02-17 15:41

【摘要】 8110万美元“贱卖”,Forever 21迎来“新东家”

Forever 21(美国快时尚品牌)破产收购案“尘埃落定”。


近日,美国特拉华州破产法院方面已同意,由西蒙房地产集团(Simon Property Group)、布鲁克菲尔德房地产公司(Brookfield Properties)和品牌管理公司ABG(Authentic Brands Group)组成的SPARC Group F21财团,以8110万美元收购快时尚品牌Forever 21的交易。


而这也是法院收到的唯一报价,因此Forever 21取消了原定在周一举行的竞标,SPARC Group F21财团将直接成为中标者。该现象也侧面反应出行业集团对Forever 21未来潜力的不确定。


撤离中国市场,

2016年海外市场相继失守


 其实Forever 21的颓势早在2016年便初露端倪,开始悄然关闭在海外市场的门店。2016年,在英国零售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Forever 21开始缩小英国市场店铺,与此同时,关闭了在布鲁塞尔和安特卫普的门店,并退出比利时市场。当时比利时本土媒体报导称,Forever 21退出比利时市场的主要原因在于高租金和线上销售下滑。


2016年Forever 21悄然关闭各地门店如同一条导火线,其布局的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海外市场,纷纷相继失守,陆续关闭各地线下门店。


而中国市场同样也没能幸免。在2017年,Forever 21便开始逐渐撤出中国市场,关闭香港旗舰店。根据福布斯数据显示,2017年Forever 21的销售额大跌14%,营收为34亿美元,亏损高达4亿美元。


2018年,Forever 21逐步关闭了天津、杭州、北京、重庆等地门店。


后于2019年4月份,宣布暂停运营天猫、京东旗舰店,并进行清货。而在北京、上海等地的线下门店,正在以“2.5折”、“5折”低价疯狂甩卖。


86ffd92b29d8bd20bf05128824f0d690.jpg


随着各地门店的关闭和清货,同年9月29日,Forever 21方面申请破产保护,通过资产的重新整合,以及剥离不良资产的方式,让其能够继续运营自身业务,争取重组或盈利,避免破产;同月25日,Forever 21退出日本市场,关闭日本境内所有门店,包括线上店铺。


到2020年2月3日,Forever 21表示已经与西蒙房地产集团、布鲁克菲尔德房地产公司和品牌管理公司ABG组成的财团达成协议,将以8100万美金的价格出售旗下资产,一旦收购协议被批准,公司就能够摆脱破产,保留公司总部、店铺和电商服务。


就这样,在2014年其鼎盛时期营收高达40亿美元的Forever 21走向了“死亡”。


Forever 21“遇冷”下,

管理、定位、策略暗藏的危机


回顾Forever 21衰败之路,Morketing观察到其管理、定位、策略暗藏的危机和市场的变化,加速了Forever 21“遇冷”。


1984年,张东文和他的妻子张金淑在美国洛杉矶成立了Forever 21,定位于中低端时尚服装品牌。作为一家家族企业,张东文和张金淑对Forever 21的管理拥有绝对权利,因此一旦策略失误将直接影响Forever 21。


在破产申请文件中提到,Forever 21的下单量摇摆不定,这年的下单量可能剩余,下一年可能出现短缺。彭博社方面曾报道,这主要是因为张东文和张金淑在制定出货量上,更倾向于自身直觉,而不是根据销售数据和市场情况来定,而此类情况也多次出现过。同时在信誉上也是“负面”缠身,如故意拖欠货款,Kwang Lim Trading Co就因Forever 21拖欠货款被迫申请破产。


另一方面则体现在本土化的失误和缺失对市场环境变化的敏感度。Forever 21在中国市场水土不服主要在于产品设计和产品质量。


针对不同的市场,Forever 21并未进行选品和精细化运营。不少消费者表示其产品风格和许多款式,并不受中国消费者喜爱,有些款式也不适合中国消费者。


“衣服丑我能理解,但是模特这么好的身材穿上都丑,这个牌子是怎么做到的”,知乎上有网友表示。


同时有消费者表示:“Forever 21常常会打折,一些售价400-600的衣服,有时候100-200多便能拿下。”因此大量消费者往往会在打折季进行购买。然而虽然消费者为价格买单,但随着Forever 21产品质量越来越差,开始逐渐被消费者排除,从原来的必逛变成再也不逛。


WechatIMG1855.jpeg
“销量保证的前提和本质还是产品,服装给顾客的印象是有一定时尚度、品质好、性价比高、适合穿搭”,伊芙丽新零售负责人冯武在一次采访中曾对Morketing说道。


随着这些变化,Forever 21销量受到影响。销量的下降让Forever 21开始承担不起位于城市中心的高额门店租金,为止损关闭盈利水平低的门店成为一个必然的选择。


此外,虽然Forever 21在美国市场具有较高的人气,但相比其他率先进入中国市场的快时尚品牌ZARA、H&M的声量和品牌效应则具有一定的差距,行业格局已经形成,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比较稳定。不过现在随着市场和消费者的变化,快时尚品牌也面临诸多挑战。


消费者对国际大牌敏感度降低,

快时尚品牌正在“自救”


 如今不同以往,根据2017年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发布的调查报告就显示,90后、00后对国际大牌的敏感度降低。相比70后、80后当年对快时尚的新鲜感,90后、00后更加个性化,同时追求基本款。而这也是优衣库为何能受到消费者喜爱的原因之一。


当个性化和小而美成为当代新消费者的消费特点,为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大部分卖家都采用多款式,小批量的生产模式。不再像原来少款多量的生产模式,而这对大品牌来说也是巨大的挑战,因为这要求品牌不仅需要拥有强大的供应链,还需要强大的原创设计支撑。
另外在消费投入上,根据德勤发布的报告显示,1987年普通消费者在服装支出上为5.9%,到2017年已跌至3.1%。


除去消费者和市场的变化,快时尚的一个“威胁”在于设计师原创品牌店、网红品牌店铺的增加,某种层面上这些店铺分流了快时尚品牌的潜在消费者。


同时,大量快时尚品牌进入中国,同质化严重,这意味着品牌如果未进入消费者的优先购买名单中,品牌在市场的销量会持续走低。


事实上,不仅Forever 21在中国市场节节败退,英国快时尚品牌Topshop、New Look也相继撤出中国市场,西班牙品牌Mango在中国市场的门店也仅剩20多家,相比其巅峰时期的门店减少了8倍。GAP宣布子品牌Old Navy将在2020年3月1日撤出中国市场。


425e575046105b59f260a9372431c034.jpg

ZARA、H&M的销量也正在逐渐放缓。


2019财年,ZARA英国销售额同比增9%,税前营业利润同比跌56%。同时2019年ZARA连续关闭了在北京核心商圈东直门来福士店和王府井新东安店。2018年9月,ZARA在纽约的首家门店也迎来了关闭;根据H&M发布的2019年第四季财报显示,截至11月30日,其净销售额617亿克朗(约合64.1亿美元),同比去年增长9%,略低于市场预期。


面对销量的放缓,为了提振销量,快时尚品牌还开展了副业“自救”。比如,H&M与ZARA就曾“试水”化妆品,进入美妆行业,而H&M更是早在2009 年推出HelloKitty 系列的唇彩,2015年则推出700个SKU的成套的化妆品。


种种变化表示,快时尚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优势已经消失,而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信任度和好感度日益增强。消费者需求和喜好产生变化,对产品质量和设计提出较高要求,快时尚品牌能否跟上时代的脚步,赢得新消费者市场,考验的终将是企业的内功。

本文为Morketing原创发布,转载请联系zengwenjing@morkting.com

已有0人收藏

+1

已有0人点赞

+1

发表评论

请先后参与评论

已有0

转发

入驻
机构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