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滑动组件
// 滑动组件
大热点

前有敌人后有追兵,Facebook的聊天机器人能成功吗?

Morketing  · 2016-04-13 16:31

【摘要】 马克扎克伯格曾表示,Facebook的产品在达到10亿用户之前,不会考虑加入新的功能。但Messenger在全球用户达到9亿之后,Facebook便迫不及待的为其探索新的商业未来,而在扎克伯格眼中,这个未来,或许就是Bot机器人。




过不了多久,你就可以在Facebook上与机器人聊天了。

 

在今天举行的F8开发者大会上,早已被提前曝光的聊天机器人正式登场,这些机器人“Bot”将会为你分担日常生活中的繁复琐事,包括查阅新闻和天气、为你的爱人挑选节日礼物,预定机票及旅行行程,安排约会事宜等等。


在Messenger中使用机器人预定鲜花


Facebook官方花了大力气来推动这项服务,首批加入的不光有1-800 Flowers, Hipmunk, CNN, eBay, Disney, Staples,Shopify, Salesforce, HealthTap, OwnersListens等等大牌公司,还在Wit.ai上提供了一个开发套件方便技术人员打造自己的机器人。

 

但对于科技行业,这样的故事还算不上动听。

1


前有敌人 后有追兵


就拿身边的产品为例,微信的公众号和服务号实际上早已集成了上述的绝大部分功能,并且支持第三方API的接入,采取真人与 Bot 参半的方式,提供即时客服

 

除此之外,腾讯还在不断倡导“微信,是一种生活的”的产品理念。通过接入智能家居,调控房间参数;在服务号里预约航班、酒店和行程;查找最新的招聘信息;筹划慈善募捐以及在线医疗咨询等等体现其平台的服务性。至于打车、购物、交友和娱乐,更是寻常到不能再寻常的事情。

 


使用微信控制房间中的智能设备


虽然这些功能还没有达到人机对话的程度,但在丰富性和选择自由度上要比聊天机器人高出一截,至少在目前来看,无法识别语音的机器人在购物时的效率上仍旧偏低,体验未必会好于其他方法。

 


在Messenger中购买衣服


而把眼界放宽,全球也有很多产品提供着相似的机器人服务。

 

比如在Telegram上,这里的机器人不但功能多样化,而且使用方便,借助于 Telegram 上的机器人,用户可以快速在线搜索 GIF 图、图片、电影资料、维基百科词条等一系列内容发送给聊天对象。重点是,完成这一系列任务你需要做的只是在聊天框里输入“@”字符并跟上对应的机器人名称和搜索关键词即可

 


在Telegram上使用机器人


聊天软件Kik也在不久前推出了自己的聊天机器人商店,Kik将提供16个由一连串合作伙伴打造的新机器人,合作伙伴包括Funny Or Die、天气频道(The Weather Channel)和Vine。新机器人将能够让用户快速轻松地提取所需的信息,寻找有趣的GIF动态图,获取约会秘诀,以及玩游戏。

 

Kik同样允许开发者自主开发机器人,并将它们带到Kik的Bot Shop商店。每款机器人上线该商店之前都需要先经过该公司的审批,用户可以通过点击Kik搜索栏的“Find People”标签来物色新的机器人。你也可以在Web上了解Kik机器人。



Kik Bot Shop


著名的企业办公软件Slack也在不久之前推出了一套新的Botkit开发套件,方便开发者设计,研发并将机器人功能嵌入到产品中。这个套件不仅可以很好的适配Slack网页版API,同时也可以用于Facebook Messenger和其他开放平台。

 

在Slack上已经出现了不少有名的机器人,比如Blockspring、差旅支出软件机器人Birdy和GitHub的 Hubot等。



Birdy机器人,键入/info Ron Martin之后,就可以得到相关信息

 

Blockspring机器人工作图

 

而在人工智能上耕耘多年的微软,也在Build 2016上发布了Bot Framework套件,帮助开发者为他们的应用建立聊天机器人,并将 Cortana 作为交互的核心,试图把 Cortana + Bot Directory 打造成下一个 iOS + AppStore当开发者在Skype 上开发一款 Bot,微软 Cortana 可以从旁协助,甚至直接和机器Bot 进行沟通,让使用体验更顺畅。比如用户在为下一次的假期订机票旅馆时,Cortana 就可以适时地介入,从你过去的旅游经历、甚至是之前的聊天内容中,提供建议。



Build 2016 Cortana + Bot 展示


而这一功能不仅将登录windows及WP平台,也会实现iOS,Android甚至是AR产品HoloLens 的覆盖。


根据爆料,Google也将在5月份的 I/O2016大会上,推出自己的机器人项目,在这之前,Google Now 助手已经显示出了谷歌在人工智能和语音识别方面的实力。

2


为什么是机器人而不是App


也许你会发现,虽然移动应用市场还在继续发展,但我们手机中的App并没有无止尽的增加。很多人的使用习惯已经固定,移动App要比移动网页方便许多,但是琳琅满目的各类应用却并不能激起用户不停打开App使用的欲望。

 

与之相应的是超级App在我们生活中所占去的时间越来越多,类似微信、Facebook这样的社交软件已经形成了平台效应,几乎你能想到的功能在这里都找得到。而随着API的不断开放,超级App的功能只会越来越丰富,不断向一个迷你的操作系统转移,形成Android或iOS之下的一个新生态。

 

这样的“平台型商业模式”就成了机器人Bot最佳的生存土壤。因为平台型经济的最大好处就是效率的提升。从大处举例,打车软件基于车辆供需情况的信息极大提高了打车的效率,从小处说,办公软件机器人可以方便的让员工获得想要的资讯和数据。在效率优先的理念下,更加智能的机器人将成为平台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从信息复杂度情况来看,互联网内容的爆发已经呈现出一定的供需失衡,有太多的内容和信息充斥在网络空间,人的处理能力已经达到极限,所以需要由机器人来进行整理和筛选。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App其实也在遵循这样的理念,例如新闻和音乐的个性化推荐等。

 

而机器人Bot爆发的基础则在于技术门槛的直线下降。从上文中可以发现,几乎所有的平台都推出了方便开发者使用的工具或套件,大部分又都是开源项目或有着开放式的API,具备一定的通用性:在Slack上制作的Bot同时也可以放到其他的机器人平台上。这使得开发者可以更灵活,更有创意的设计自己的机器人。

 

而文字和语音识别、搜索及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也让人们终于可以跳出图形用户界面的束缚,向新的阶段迈进。

 

这些原因促成了今天关于聊天机器人以及智能Bot的广泛讨论。

3


展望“机器人”经济


 在上述原因的共同推动下,一套全新的软件生态系统正在逐步成型。包括Kik,Telegram和Slack在内的多家公司都筹建了自己的“机器人商店”,提供成百上千的机器人产品,囊括了各式各样的服务类型。

 

与之相关的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既有提供某项专业服务的机器人开发者,也有为开发者提供支持的供应商,更有不少企业希望成为新生态中的“谷歌”和“亚马逊”一类的角色,帮助用户寻找机器人,或是促成机器人技术的交易。

 

观察App行业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正是在苹果和谷歌的大力推动下,App才成为一个巨大的经济市场。与之相似,机器人经济同样需要巨头的引领。在移动时代,微软落在谷歌与苹果的后头,所以希望能够在新的机器人时代到来时,起到领头羊的作用。而崛起于App时代的Facebook,则更希望能借此挑战又谷歌和苹果所统治的App生态体系。

 

机器人相比App的优势在于,产品托管在服务器上,降低了维护和更新的难度,同时安装机器人的时间也要远小于App,不同机器人的切换也要比App流畅许多,无需用户不停的在App间切换。

 

但谁也不能保证机器人经济能够实现App行业这般的辉煌,移动web的轻应用就是前车之鉴。首先,低门槛意味着更为激烈的竞争,如何保持开发者的积极性和提供足够的获利空间是关键;其次,机器人在拥有数量庞大的产品和服务后,如何做到保护隐私和数据,同时不对用户造成干扰;虽然机器人处于一个人机对话的界面,但对于语意的识别,和设计优秀的沟通文字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机器人爆发的时间点处在一个十分有趣的阶段:年轻一代的用户正在逐渐向虚拟化迈进,无论是沉迷微信、Snapchat这样的社交软件,还是即将到来的VR虚拟现实技术,“对话”的重要性都被提上了新的高度。流行趋势的走向,证明了机器人Bot的市场空间,但他的成功或许也需要一款“杀手级的机器人”产品,进行引爆,并由此树立起机器人产品的标杆。

 

在去年8月,Facebook就推出了名为“M”的人工智能虚拟助手,“M”除了能做到回答问题、查阅信息等基本功能,也可以帮助用户完成如购买商品、餐厅定位、安排旅行计划等操作。可以看出“M”就是当下Facebook聊天机器人计划的雏形。

 

如果能够吸引足够多的开发者,加入到机器人计划中,那么将极大的丰富Facebook Messenger的功能和定位,摆脱单一的即时通讯工具,而成为一个依靠云服务和机器人Bot的大型商业平台。和微信在不断扩大生态边际一样,Facebook也有机会打造出一个囊括信息传递,市场交易和生活服务的综合性互联网接口。

 

扎克伯格曾表示,Facebook的产品在达到10亿用户之前,不会考虑加入新的功能。但Messenger在全球用户达到9亿之后,Facebook便迫不及待的为其探索新的商业未来,而在扎克伯格眼中,这个未来,或许就是Bot机器人。



已有0人收藏

+1

已有0人点赞

+1

发表评论

请先后参与评论

已有0

转发

入驻
机构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