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转载自『Morketing』,作者:Morketing,Morketing经授权发布,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版权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近日,谷歌和 YouTube 遭遇了史无前例的广告“信任危机”。由于 YouTube 在一些极端主义视频下展示广告,包括奔驰、大众、《卫报》、AT&T、欧莱雅、麦当劳、奥迪、汇丰银行在内的超过250个品牌对谷歌广告展开联合抵制。据投资机构研究,此举将给谷歌和 YouTube 造成近7.5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美英已停止投放广告的大型公司
谷歌品牌广告遭遇联合抵制不仅仅是一件丑闻,更是对整个广告行业的警示。
Trust Metrics 首席执行官 Marc Goldberg 表示:“谷歌此次出现的问题让许多广告主产生担忧,但是这对行业而言是件好事。”
程序化购买所带来的不确定性让广告行业陷入了很大的焦虑。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担心他们的信息可能会出现在极端言论甚至更糟糕的内容之下,因此将广告从 YouTube 和谷歌的广告网络中撤出。
对此,谷歌公开致歉并承诺将采取措施,确保广告仅在与 YouTube 有合作计划的内容下展示,并收紧广告政策以“防止仇恨性、冒犯性和诽谤性视频出现”。
YouTube极端视频下的展示广告
这一问题也给营销人员增加了新的压力,他们必须采取更多亲力亲为的方式查看广告展示的位置。eMarketer 分析师 Mark Dolliver 称,这意味着需要在投放广告时就辨别出,哪些是极端主义、恐怖组织或仇恨言论内容。
Dolliver 认为:“广告商或许能通过使用白名单而非黑名单来稍稍减轻压力,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很容易受到抵制和批评。”
Goldberg 则称:“品牌掌握着话语权。现在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采用内部程序化购买,它们最终要为此负担责任,了解到其中的风险。谷歌并不是完美的,但最近这个问题的出现是对程序化广告行业的一记重拳,特别是谷歌并未对其做出正确的应对。”
这个问题的根本在于广告商没有关注广告投放的位置。Goldberg 认为:“广告投放过程缺乏足够的人为干预。我们应当更好地维护整个广告生态系统的质量供应,而非一味将问题归咎于庞大的数据量。”
现在,品牌和广告商正慢慢转向只有单个媒体和精选买家参与的更受控制的渠道,例如广告私有市场和程序化直采。
广告投放位置是不固定的,有好有坏之分,显然不是什么视频都会受到大家喜欢。即使在全球最大的广告平台谷歌进行程序化购买,也不能有效识别投放的媒介内容,从而达不到预期的广告效果。如何缓解广告行业对这一情势的焦虑,正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转载自『Morketing』,作者:Morketing,Morketing经授权发布,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版权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已有0人收藏
+1已有0人点赞
+1转发
发表评论
请先注册/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