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拟封杀近300款应用,抵制中国制造的背后,是“中国行,我也行”的印度旧梦?

Sylvia Ma  · 2020-07-29 22:23

【摘要】 印度市场在海外移动应用开发者眼里仍是一片蓝海



文丨Sylvia Ma  Lily Ji

7月26日,据外媒报道,一位UC Web印度籍前员工称自己被阿里巴巴“错误解雇”,要求获得26.8万美元的赔偿金。印度古鲁格拉姆一家地方法院已传唤马云和阿里巴巴等有关个人和单位。UC在回应中称其雇员政策符合印度当地法律,对诉讼不予置评。


在这场因劳动纠纷引起的诉讼背后,是近几个月来印度民众抵制中国呼声的缩影。“Remove China Apps”应用登上免费榜榜首,59款中国应用被禁,印度替代应用迎来增长……


而当我们审视印度上世纪以来的历史,可以得出结论:印度对中国的发难是长期的,也是必然的。



01

“抵制中国”,

近几个月印度民族情绪高涨


2020年4月,印度工业和内贸促进局(DPIIT)修改外资政策,规定对来自邻国的投资进行更为严格的审核,将矛头指向中国。部分接受中国科技巨头投资的印度独角兽公司(比如Zomato)因此受到影响。


5月份,边境冲突一时间成为激发印度民族情绪的导火索。


在Twitter上,一份《108位中国士兵阵亡名单》流传甚广,一些不明真相的印度网友自豪地宣称掌握了完整版名单。及时雨·宋江,白蛇花·杨春,智多星·吴用……108位梁山好汉“穿越时空”, 看不懂中文的印度网友将绰号理解为名字,而姓名则是阵亡士兵的姓氏。


来源:环球时报知乎账号


令人捧腹之余,这份名单流传开来并不是一小部分印度网友抵制中国的表现。越来越多印度网友已加入“抵制中国”的队伍,而且他们非常认真严肃。


5月17日,一款名为“Remove China Apps”的应用登上Google Play商店,并在5月底登顶应用免费榜榜首。6月底,印度官方宣布封禁59款中国应用。TikTok, UC News,微信等应用在列。从7月25日开始,许多已下载微信的用户的账号已无法使用。


7月27日,据时代财经报道,“印度政府已经草拟了一份包括275款中国应用程序的清单,将检查其是否存在任何违反印度国家安全和用户隐私的行为。该官员表示,印度政府的审查将会越来越严格,并且有可能禁止更多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在印度开展业务。”


据悉,包括PUBG Mobile,全球速卖通,Resso,小米旗下短视频应用Zili等应用在内,这些此前不在59款被禁应用名单上的热门应用或将“难逃一劫”。


图源:Twitter


回顾近几个月来的民族情绪高涨的印度,再来看“马云被印度法院传唤”这件事,无疑是企图利用舆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诽谤。


7月初,因政府禁令,UC已停止大部分印度业务的运营。7月15日,UC Web解雇部分印度员工,理由是印度对UC Web及Vmate实施禁令阻碍其继续在印度提供服务。


而这场诉讼的主人公Pushpandra并非此次被解雇的现员工,他是UC News前员工。根据其领英资料,早在2017年他已离开阿里巴巴。


Pushpandra的领英头像背景疑似UC News办公室


Pushpandra在UC News的工作经历


在本次诉讼中,Pushpandra展示了UC News上一些帖子的摘要。他宣称UC News曾发布“禁止发行2000卢比纸币”等假新闻,并且UC内部存在一份有争议的敏感词名单。而Pushpandra因为反对虚假新闻而遭到公司的解雇。


根据志象网的报道,Pushpandra曾在2018年向印度外交部举报阿里巴巴,请求政府深入调查,该请求被驳回。


在民众抵制中国的呼声下,Pushpandra企图制造劳动纠纷的假象获取利益,不止是“老母猪拱柴垛——全仗着脸皮厚”,更代表了大部分印度民众对于“中国制造”的不满。


在印度政府宣布对中国应用的禁令后,印度本土的“替代”应用在一种“支持印度制造”的氛围下取得高速增长。


在短视频平台方面,除了Roposo,Chingari和Mitron等相对优质的应用,一些印度山寨应用简直达到了“辣眼睛”的地步。一群完全不懂应用开发的“开发者”甚至低价购买全套代码,试图利用山寨应用获利。


山寨版短视频应用DingDong,下载量目前突破5百次


Morketing Global此前对印度替代应用的增长做过报道。一些网络安全专家认为,那些低价购买源代码的替代应用将对印度网民的隐安全私带来极大威胁。而另一些专家则认为,这是印度本土应用增长的机会,印度目前仍然没有做出任何一款“世界级应用”。


反观中国在移动应用方面取得的成就,印度的“眼红”倒也能说得通。


TikTok横扫北美和欧洲,在全球建立起广泛的影响力,堪称中国最成功的出海应用之一。今年5月,微信全球月活用户达到12亿。去年以来,Kwai 在巴西的日活跃用户已从700万增加到超过1200万,Kwai 在全球的每日活跃用户已超过2亿。


而当我们从更广的角度回顾上世纪40年代以来的印度历史,不难发现,印度对中国“发难”是一种历史必然。



02

“大印度崛起”梦碎,

中国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印度所在的地理区块是亚洲重要的农耕文明区,曾经孕育出堪与中华文明比肩的古印度文明,但其之后的发展却称得上命运多舛。

 

由于开伯尔山口沟通了印度次大陆与北部广袤的中亚草原,使得印度区域缺乏相对封闭性,不断有征服者自北方倾巢南下,为半岛带来频繁的战乱,更使得该地区民族、宗教问题频发,并难以形成统一的集权政治。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带近代,荷兰、英国等欧洲国家对印度地区的殖民,客观上促进了印度地区的社会进步与政治统一,却也使得“大印度民族主义”情绪高涨,本土政治精英谋求政治独立,改变印度长久以来被征服历史的愿望迫切。

 

二战之后,印度很快从大英帝国独立,本土政治精英终于掌控了国家核心权力,由此开始谋求印度南亚大国的地位,甚至提出了要让印度成为“亚洲领袖”的愿景。

 

当时的印度也的确有这个资本,英国留下的大量遗产,使得印度成为当时亚洲最强大的工业国,其工业产值在世界排名第六,钢铁、黄麻、造纸、航运、贸易、发电等各项产业和人均GDP等指标普遍高于中国大约一倍到十倍。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总理尼赫鲁开始推动以国家主导的计划经济模式,试图改善国内各邦各自为政的状况,打通国内政治经济壁垒,效仿苏联实行“五年计划”,希望调动全国的力量发展基础工业和以机械制造业为中心的重工业。

 

但历史的事实却是,自1970年代印度的工业能力就在不断滑落,到了1980年代中期已经滑落到世界20位以后,GDP已经比改革开发初期的中国落后50亿美元。所以印度到底做错了什么?

 

诚然,印度国内本身复杂的政治生态与民族宗教问题是制约其发展根本因素。

 


首先从民族文化而言,根据统计,印度独立后其国内主要民族印度斯坦族人仅占全国人口的46.3%,境内少数民族数量庞大且占人口多数,宪法规定的官方语言则高达数十种,这就造成印度境内民族问题严重,且不同地区、民族之间难以相互交流合作。

 

而久远的地方分治传统,则使得地方在很多内政问题上有着高于中央政府的决策权,国家主导的政经体制也没能完全改善这样的状况,这导致国内政策推行困难,经济改革发展受到制约。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1960-1961年印度国内发生饥荒时,中央政府根本无法达成各邦之间的粮食调度,有余粮的省份自行囤积粮食并哄抬粮价,导致等喀拉拉邦等重灾区出现大量灾民死亡。

 

而印巴分治也是印度二战之后制约其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巴勒斯坦在与印度分离之前生产了全国38%的棉花和80%的黄麻,印度失去了重要粮食产区和原料产地,也是造成其工业发展艰难,粮食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之一。

 

可以说印度一直都走不出印度次大陆混乱复杂的政治、民族环境所造成的地缘政治劣势,其国内各邦之间以及本国与周边邻国的纷纷扰扰,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而中国在其中则扮演着及其微妙而又十分关键的角色。

 

虽然在1960年代之前,中印之间并未发生实质性冲突,甚至还有过一段蜜月期——1950年印度就承认了刚刚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我国建交,之后又与中国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行不结盟的国际政策。

 

但中印之间就喜马拉雅南麓部分领土归属问题的争端,一直是印度的心结。从地理上来讲,喜马拉雅南坡地势较缓易守难攻;而从历史文化而言,西藏又是与印度文化系统相近的一块地区,亦是其“大印度联邦崛起”政策重要的辐射区域。

 

而从地缘政治的因素考虑,中国是印度之外,亚洲唯一拥有广大领土、资源和众多人口的国家,两国又都秉持不结盟政策,试图与周边较小的邻国达成合作,以自身庞大的国家体量向周边地区辐射影响。可以说中国是印度争夺的“亚洲领袖”路上,最可能造成威胁的对手。

 

随着中苏关系在1958年因为领土纠纷开始交恶,印度认为自己看到了机会,便开始在边境上加大对中国的挑衅动作,而这期间巴勒斯坦也与苏联发生矛盾并逐渐倒向中国。终于在1962年,中印双方在边境发生了大规模冲突,并以印度方面惨败告终。

 

这次事件对印度随后三十多年的发展走向影响极为深远。首先,就经济而言,中印战争的失败使得印度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意识,并由此放弃了原本已经卓有成效的工业振兴计划。

 

一五到三五计划期间,印度工业生产增长了近一倍,国营企业从21家增加到74家,投资额增加了29倍。但这一切都在战后成为了泡影,1962年之后,印度进入紧急备战时期,军队人数从1962年的51万迅速增加到1965年的90万,国防开支则由29亿卢比猛增至100多亿卢比。

 

军事方面庞大的开支侵占了原本应该用于工业发展的资金,因而从四五计划开始到六五计划,印度将发展重点转向农业,这是导致1970年代印度工业产值大规模下降的直接原因。而巨额军费开支加之通货膨胀使得印度国库亏空,这些差额将以增加税收方式转向民间,使得本就不发达的民间经济雪上加霜。

 


重工业的缺失造成了印度国内产业比例的极度不平衡,到了2003年,印度的工业占比仅为26.6%,第三产业占比却高达51.2%,且许多工业部门缺失,这极大阻碍了印度向制造业大国发展的脚步。

 

而从国际政治而言,中印冲突使得尼赫鲁的不结盟政策被打破,冷战之后随着美国西进的太平洋政策以及印度电子产业对美国的依赖升级,印度逐渐成为美国在南亚的附庸。

 

中国与巴基斯坦的结盟更使得印度腹背受敌。原本印度并不看好巴基斯坦的发展,认为该国缺少资源及人才,早晚都会自行崩溃并回归印度。但巴勒斯坦在得到中国帮助之后状况好转,这使得印度收回该地区无望,在地区政治中处于被动状态。

 

总而言之,印度在二战之后原本的经济发展计划和称霸亚洲的野心,在与中国的冲突之后被打断,国家工业衰退,国际政治地位和国家自主性也有所下降。

 

为了挽回颓势,自1990年代开始,印度效仿中国进行“改革开放”,逐步放宽对民间资本及私有化经济的限制,促进市场化水平的提高。而在产业方面,印度一方面试图发挥其人口红利,发展加工制造等需要大量人力的行业;另一方面,其软件行业也在1990年代之后迅速成长为其重要支柱产业。

 

而此时的中国已经经历了十年的改革开放,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印度国内的工业发展难以望其项背。近年来,随着PC时代向移动互联时代的过度,中国在软件开发行业的能力也越来越强。可以说印度在21世纪的崛起,依然摆脱不掉中国的阴影,新仇旧恨的叠加之下,印度对中国发难,则是必然的结果。



03

对“工程”狂热的国度,

滞后进入移动互联时代


除了过去长久的历史遗留问题外,现代的冲突依旧是不容忽视的关键。中国的数字经济发展成就在全球有目共睹,而印度仍处在社会数字化转型的早期。


Morketing Global此前报道过印度近几年的Digital India发展计划:


2015年,印度总理莫迪提出要将整个印度带入互联网世界,“数字印度”(Digital India)则是莫迪政府提出的future campaign。(https://digitalindia.gov.in/)


根据其官网介绍,Digital India是印度政府的一项旗舰计划,旨在用数字化技术赋能人才,将印度转变为知识经济社会。


班加罗尔国际科技园区


印度政府对数字化转型非常较真。而不得不承认的是,印度在IT行业的进步非常惊人,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影响力。


班加罗尔IT产业园区汇集了印度受教育水平最高、平均收入最高的IT人才,有印度“硅谷”之称,该地区的IT工程师承接了许多海外科技巨头的外包项目。


在地球另一端的美国硅谷,许多公司的高管和CEO都是印度裔。甚至有人说,印度高管正在统治全球科技界。



既然有如此多的IT人才,印度为什么造不出一款有世界影响力的移动应用呢?这与印度的智能手机普及度和移动电信服务普及度脱不了干系。


截至2019年12月,印度有5.02亿智能手机用户,而印度总人口数超过13亿。这意味着许多用户尚未接入移动互联网,停留在PC时代,甚至完全没有接入互联网。


小米海外商业化营销总监于国涛曾提到,印度移动互联网市场的一个显著特性是:由于过往互联网基础设施落后,早先移动互联网服务昂贵,许多用户没有经历过PC时代,直接进入移动互联时代。


当印度移动互联网市场缺乏本地用户时,整个印度互联网产业的中心仍在PC端。印度本土移动应用开发商则更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短期内也无法诞生伟大的产品经理。


在印度首富穆克什·安巴尼的电信公司Reliance Jio为印度人民带来更加便宜的移动电信服务之前,移动互联网更是大部分印度网民享受不到的服务。而随着移动互联网服务越来越便宜,小米、OPPO等品牌的“中国制造”智能手机物美价廉,能够使用智能手机上网的印度用户越来越多。



在嗅到市场机会后,许多海外移动应用开发商开始涌入印度市场。先是Facebook、Twitter等美国科技巨头的产品,而后是以TikTok、UC系列产品为代表的中国应用,来自更成熟的移动互联网市场的开发商无疑有着更大的优势。


印度人民逐步开始接入移动互联网,印度本土移动应用开发商却没有抢占市场,而是让海外开发者抢占先机,这也是招致部分印度网民不满的原因。


除此之外,如上文提到的,印度网友抵制的不止是中国应用,是更宽泛的“中国制造”。


尽管在改革的道路上跑偏,印度仍想要追赶中国的步伐。当“中国制造”开始转向“中国创造”,印度还停留在推动“印度制造”的发展阶段。


图源:Twitter


但抵制的逻辑依旧和抵制应用的理有惊人的相似。事实上,除了IT产业之外,印度其他领域的工程师数量也非常惊人。


2015年,受伊丽莎白女王工程奖委托公开发表的第一份全球报告指出,在全世界年龄介于16-17岁的年轻人中对工程师职业感兴趣的比例有明显国家差异,英国的比例为20%,美国的比例是30%,而印度的这一比例高达80%,居世界之首。


而《2019年印度高等教育调查》(AISHE)报告指出,工程领域是第四受欢迎的领域,有385.2万学生在该国的不同工程学院就读。随着工程师数量的增加和每年新增工程学院数量上升,印度的工程师已开始贬值。近年来,该国的BE / BTech学位进一步丧失重要性。一家就业能力评估公司于2019年发布了一项调查,称80%的印度工程专业毕业生处于失业状态。


因此,在印度看来,随着中国出海热潮涌起,自然进一步的挤占印度本土化应用崛起的空间和可能性,封禁中国App的选择几乎是一件必然的选择。



结语


在印度的IT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滞后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印度市场在海外移动应用开发者眼里仍是一片蓝海。而印度民众抵制中国应用的根本在于抵制一切中国制造的事物,目前的印度制造有了顶尖工程师却难以“落地”。


本质上来看,印度如此针对中国,依旧陷于西方思维中地缘政治的怪圈,仍然沉浸在“亚洲领袖”的梦想中无法自拔,若是被有心人煽动选择这样封禁几乎完全不让人意外。


本文由Morketing原创发布

已有0人收藏

+1

已有0人点赞

+1

发表评论

请先后参与评论

已有0

转发

入驻
机构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