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滑动组件
// 滑动组件
深度

成本、时机、品效,双11移动电商推广问题总结

Rainie  · 2020-03-31 21:30

【摘要】 在今年,双11在移动端的销量均占绝对优势。对此,有业内人士则表示,移动销售额占比对公司的股价很重要,因此各大电商平台都在想方设法抬高移动占比。

在今年,双11在移动端的销量均占绝对优势。对此,有业内人士则表示,移动销售额占比对公司的股价很重要,因此各大电商平台都在想方设法抬高移动占比。


那么,在这种大促期间有哪些因素能拉动移动端的销量?当大家都在争夺移动端之时,移动流量购买的价格是否也在飙升?作为移动电商,在引流方面,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本期Morketing邀请了阿里妈妈高级市场专家吴昊、快友CEO林森、品友互动联合创始人兼COO谢鹏、喜宝动力CEO王梵滔、悠易互通产品副总裁花芳等人发表自己的看法。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为我们做了解析。


一、哪些因素驱动移动端销售额增长


Morketing:针对今年双11移动端的表现,您怎么看?哪几方面因素拉动移动端的销量?


王梵滔:

移动端的爆发并不偶然,躺在床上就能购物,谁还会守在电脑前?

移动端表现如此优异,我认为主要归功于以下几点:

1、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家庭中移动设备远超PC设备数量;

2、互联网热潮下,移动端购物习惯得以充分养成,随着移动支付体系的完善,方便、快捷、安全的特点深入人心;

3、前期一系列宣传和加购物车、定金模式等措施,有力地分流了购物的选择压力,形成了PC+APP的前期选购;

4、商家和平台对于移动端的疏导和引流意愿明显,比如移动专享价。


花芳:


对于拉动移动端销量的原因,我补充两点:一是移动端占有消费者更多的时间,二是移动端新颖的广告形式,更具有互动和传播的特性。

但是移动端购买力的快速提升,并不意味着PC市场的减弱。

从购买数据来看,不同屏幕的使用情境及购买的品类有很大区别,比如消费流程,很多交易被分割成浏览、下单和支付等多个环节,移动支付并不代表整个完整的消费链。

经过悠易互通的跨屏数据分析,一个订单的完成可以在PC进行浏览、最终在移动端进行下单和支付,反之亦然。由此可分割出多种消费模式(PC+PC+移动、PC+移动+移动,移动+PC+PC等等),对应的,则需要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才能达到最有效果。所以在多屏趋势下,商家更应该理智分析判断,从而选择具有跨屏分析能力的DSP则会更加精准的锁定目标用户。


二、如何把控移动广告投放时间


Morketing:有人说商家大概有50%的订单是3号到9号广告投放带来的,对此您有什么看法?双11期间,广告主到底从何时开始投放比较合适?

谢鹏:


投放时间要结合营销活动的节奏确定,不过要早作准备。建议客户提前2周做预热投放,至少要从11月1日开始。前期针对目标人群进行精准曝光,第一目标是将活动信息传达给消费者;11月9日开始逐渐进入流量争夺阶段,11月10日开始进入白热化,11.11当天达到峰值。更早投放,既能降低CPC的成本,又可以减少资源消耗。


吴昊:


前期投放很重要,我认为可以分成四个时间段,每个阶段的营销策略也不同。

一是蓄势阶段(10.13-10.31),主要是广撒网,侧重在商品预售、累积品牌势能、继续流量、客户体验;

二是预热阶段(11.1-11.10),这是收网阶段,目的是积蓄订单、营销大促氛围、提前锁定目标群体,可以利用预售、购物车、导购清单等营销手段;

三是爆发阶段(11.11当天),当天细化流量集中引爆,可以通过设置快捷下单、制造爆卖氛围、增加页面访问深度、满减、免单、抽奖、限时限量等方式,提高销量。同时也可以赠送后续优惠券,延长热卖周期。

四是余热阶段(11.12之后),刺激再消费,可以开展满减满赠(感谢消费者,双11延后一天)、限时限量(倒计)等促销活动。


三、双11前后移动广告投放成本问题


Morketing:今年移动端投放的成本跟PC相比如何?


谢鹏:


移动资源需求量的快速增加,使得双11当天的移动端的投放成本涨幅明显比PC端高。


王梵滔:


从竞价情况看,PC还是更激烈一些,喜宝动力的数据显示,移动端的点击成本比PC要便宜30%—50%。


林森:


对于PC流量竞争要比移动端更激烈,我想补充谈一下。虽然从今年双11广告主的需求来看,更偏向移动端,但依然没有放弃PC端的优质资源。PC端发展至今,优质资源掌握在几大门户、视频网站手里,资源相对集中,可选性、丰富性较移动端偏少,想与其他家在相同时段、同类资源上做到有效竞争,难度较大。

AdView作为目前国内唯一的独立第三方广告交易平台,本次双11我们在丰富的用户画像模型基础上,凭借扎实的大数据分析技术,在保证流量供应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广告投放的效果。当天AdView自有媒体竞价数达到4.2亿次。

对于流量价格,从我们统计的数据看,投放媒体属性的不同,价格上涨的幅度也不尽相同。比如垂直媒体类的上涨就明显高于其他媒体,因为垂直类的媒体拥有自己独特的用户群体,针对更细分的市场来投放广告,效果自然比其他类别要好,转化率也高,价格飙升几倍是很正常的。


四、双11推广如何兼顾品牌和效果


Morketing:从贵公司服务的客户看,他们在双11的营销需求集中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今年和以往有什么区别吗?


王梵滔:


销售额几乎是所有客户的终极目标,其需求主要在优质流量、营销和创意水平方面进行释放。

今年双11,商家在追求优质流量的基础上,对品牌形象的展现更加重视。主要体现在品牌形象与营销活动的有机结合,粗糙的图片、文案正在逐步消失。

与此同时,商家在考量营销活动的时候,对于目标人群的匹配程度、创意的趣味性和活动时间等因素的要求不断提升。


花芳:


往年双11,品牌主要以促销、曝光为主,而近两年广告主更看重品牌与效果的综合考量,更加重视数据的价值,希望通过双11大规模的流量进行数据分析,更精准地了解消费者行为,做更有效果的互动和品牌营销,同时也为后续一系列的营销活动提供有力保障,发挥长远价值。

从悠易互通服务的客户来看,今年双11“促销未动品牌先行”已经成为商家营销新模式,所以具备性价比优势的品牌曝光资源会更受青睐, 而品牌营销的主要需求则集中体现在:1、对目标受众的精准识别及追踪曝光;2、结合品牌活动节奏进行引流,其中要保证对流量质量的识别,从而提高投放效果;3、后续转化问题,更好地辅助完成销售。


谢鹏:


双11有投放需求的广告主绝大部分都是以引流为主。部分广告主在保证一定效果的前提下(如ROI1:1以上)最大限度引流,预算上不封顶。

和往年相比,今年比较明显的特征是,双11预热期提前了。从11月1日开始,各家平台的广告曝光都有增量。品友监测数据显示,11月4日达到一个小高潮,当天点击量达到450万次,同比去年双11增加一倍。


五、三大问题制约移动投放


Morketing:目前移动端的投放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花芳:


移动端投放有三大挑战:用户识别的能力、场景化处理的能力和投放监测的能力。

以悠易互通为例,目前已经覆盖了移动端主要流量资源,包含广点通、微博、百度、谷歌、各大HeroApp以及各种商旅校园的移动场景资源,并通过一些开放数据平台的跨屏ID和自有跨屏算法,整合消费者不同终端的行为进行综合判断,以支持对不同场景下的不同行业客户设定不同的适配信息。

但时至今年,受限于主要移动In App多数不支持外部打开,以及媒体市场对Device ID有些混乱的处理,用户还不能像PC端一样进行有效追踪或者完整Retargeting,使得投放及转化效率与PC相比还有差距,整个预算的迁移和流量规模还不匹配。


Morketing:您认为移动营销该着重从哪几方面入手?


谢鹏:


我认为应该考虑4个方面。

1、首先广告主要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合理KPI,不能盲目追求效果;

2、需要衡量广告投放平台所能覆盖的媒体数量和流量量级,这是对流量的考量;

3、广告投放平台能否充分挖掘流量的价值,从而为广告主创造更大价值,这是对数据处理能力和流量质量的考量;

4、所投放资源的价格是否合理,这是针对目标人群竞价能力的考量。


本文转载自『Morketing』,作者:Morketing,Morketing经授权发布,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版权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已有0人收藏

+1

已有0人点赞

+1

发表评论

请先后参与评论

已有0

转发

入驻
机构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