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AI公司为何都如此急于上市?
3月12日,上交所官网显示,旷视科技的科创板IPO申请获得上交所受理,拟募资60.18亿元。
至此,科创板成为AI四小龙的主战场,依图、云从、旷视已先后提交科创板IPO申请,只剩商汤科技还未官宣上市计划。
上市虽好,但成功与否却不确定
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来看旷视科技的IPO之路颇为坎坷,从2019年8月,旷视第一次尝试冲击港交所IPO,但遗憾的是在接下来的六个月里,此次IPO计划完全没有取得任何进展,最终以遗憾收场。
但在旷世耽误的这6个多月的时间里,其竞争对手几乎一刻也没有松懈,依图科技、云从科技两者后来居上,率先尝试提交科创版IPO申请。
显然,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即使尝试登陆科创版,也并不意味着旷视的IPO之旅万无一失。事实上,3月11日,依图科技科创版IPO审核进度就被更新为失败。
根据公开消息显示,此次中止主要因为发行人和保荐机构需要较长时间落实规则和监管的核查等要求,主动向上交所提出了中止申请。而旷视存在类似的情况,并在招股书中谈及VIE架构(可变利益实体(Variable Interest Entities;VIEs),即“VIE结构 ”,也称为“协议控制 ”,为企业所拥有的实际或潜在的经济来源,但是企业本身对此利益实体并无完全的控制权,此利益实体系指合法经营的公司、企业或投资)风险。
除此之外,旷世面对的更大风险则来源于日益趋严的监管,更早之前,柔宇科技、云知声等多家企业终止科创板上市进程。即便是已经在上交所排队的上市企业,也收到了数百个问题的拷问,还会面临随机抽查、现场检查的可能性。
但无论如何,一边是AI四小龙之间不断加剧的竞争关系导致不断攀高的研究经费,另一边是早期大量融资迫切的期待套现离场,旷视IPO几乎势在必行。
AI公司为何都如此急于上市
总体来说AI公司迫切的需求上市完成融资主要是由于两个原因:
1、高昂的开发成本,短期难以变现的压力,自然使得AI公司对现金有更为迫切的需求。
2、近年来市场火热,率先上市不但能带来更高估值,更关键的是先一步抢占更多赛道。
首先,从长线角度来看,AI的未来确实是一片富矿。
在刚发布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有6处提及“人工智能”。例如,第四章《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第二节《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提出,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人工智能”排在第一位。
总的来看,随着智能生活的概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无论是必然会越来越多,且目前已经带来极高收益的消费物联网。还是粘性极高,几乎可以说一旦确定就能在未来10年里带来稳定收益的城市物联网项目,以及未来百分百会进一步发展的供应链物联网,都是人工智能企业大展拳脚广阔天空。
而且,这场热潮就在眼前,正如旷视科技所披露的一样,其2017、2018、2019年营收分比为3.04亿元、8.54亿元、12.6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04%,这些无一不在昭示人工智能的重要性,及其未来可能性。
虽然,谈及人工智能必然其未来光明,但和诗与远方的美好相对应的,却是眼前过不去的苟且。
AI科技公司的研发成本之高,对于很多创业企业而言,几乎是不可承受之重。以旷视科技为例,其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1~9月研发投入分别为2亿元+、6亿元+、10亿元+、7.5亿元,分别占营业收入的67%、71%、82%及104%。
而这些大量的科研投入,其根本则在于和谁能提前竞争对手一步,就能更先一步抢注更多的专利,随着竞争的加剧,以及专利数量的不断增加,AI科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与挖掘比特币的矿工一样,最终变为一场零和游戏,如果研究方向出现重叠,谁能够先做出成果,谁就能获得市场的青睐,而后来者的科技投入,最终很可能会消散在风中。
进一步来看,以旷视科技为例,其在2019年9月时总计拥有576项专利(包括境外专利47项)、141项在中国境内登记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580项商标权。到了2021年3月15日,截止发稿前根据天眼查数据显示旷视科技已经拥有1255项专利发明。
虽然专利在不断增多,但现在专利却成了AI公司之间最大的困局,谁能占据更多的技术专利,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更大的利好,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AI科技带来的短期可见营收,完全不足以支撑各家公司如此“可怕”的烧钱能力。
IDC数据显示,从2017年到2019年上半年,商汤、旷视、云从、依图等4家公司合计占据中国计算机视觉应用市场超过60%的市场份额。
虽然四家公司毋庸置疑都是中国最顶尖的AI公司,但盈利始终是摆在它们面前的共同难题。
以旷世为例,2017-2019年,旷视归母净利润数据分别为-7.75亿、-28亿、-66.43亿元;同期依图的数据为-11.66亿、-11.61亿、-12.99亿元;云从的数据为-1.06亿、-1.81亿、-17.08亿元。
巨额亏损+不断上涨的营收,不是诈骗,就是军备竞赛。
于是,先一步上市,不但要抢一个好听的名头,更是要先一步拿下更大的资金,加速自身的研发和销售,AI科技和快消品不同,尤其是城市物联网或是供应链物联网,这些产业向的生意,几乎是从签订协约的那一刻,就绑定了未来10年。
这就意味着,谁能抢先一步,就能步步抢先,如果能够进一步直接吃掉竞争对手,那自然是更好不过了。
市值?没人在乎市值
但这又带来了一个新问题,这样一个看上去拥有光明前程和未来,但停留在眼下苟且的企业,上市之后,真的能够带来好的市值吗?
这件事可能只能等旷视科技完成IPO之后再看了,但就目前来看,急功近利的二级市场可能并不能给旷视科技在内的一众科技企业太久的机会。
但就目前来看,预计也没有人会在乎一时的市值,急于套现的投资者,随着上市完成只要这一概念能被看好,涨一时完成套现足以。
而对于看好未来的企业,尤其是像淘宝或是蚂蚁这样已经在押注消费者物联网的企业而言,相比较钱而言,未来可能出现的技术,并且将这些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则更为重要。
至于旷世自己?可能最为重要的是拿到上市募集的60.18亿元人民币,继续这场短时间看不到尽头的军备竞赛。
Morketing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已有0人收藏
+1已有0人点赞
+1转发
发表评论
请先注册/登录后参与评论